首页 市场 会议 产品 企业 资讯 视频 产业布局 技术 活动 商机 报告 企业名录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共青城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05月21日
2025
78420 80
20420 100
16725 75
22810 150
268750 250
当前位置: 中冶有色网 > 有色市场 > 行业资讯 > 稀土面料织就“清凉铠甲”
第三届全国核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选矿技术大会   2025中国结构材料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七届学术会议(盖章通知)   第五届全国异质材料焊接与连接技术交流会  

稀土面料织就“清凉铠甲”

2025-05-21 15:11:20      来源:稀土高新区
分享到:   
打印
    
复制链接

在内蒙古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以下简称“稀土院天津分院”)纺织材料研发中心生产车间里,智能化纺纱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转,身着工装的技术人员穿梭于纺丝机与检测仪之间,电子屏实时跳动着纤维直径、孔隙率等关键参数。他们正在加紧赶制的是首批10万米具有“随身空调”功能的稀贝丝冰爽降温防护面料。这些融合稀土黑科技的新型面料被制成工装后,即将为内蒙古包钢集团奋战在高温一线的劳动者送去今夏的第一缕清凉。


一件看似普通的T恤背后,是科研人员对稀土功能材料应用的创新性突破。稀土院天津分院联合天津纺科研发的“稀土红外反射中空隔热聚酰胺纤维”,通过独创的“反射隔热+透射散热”双效制冷机制,成功将尖端航天热控技术引入民用纺织领域。该成果日前斩获中纺院2024年度“十佳科技成果”。其核心在于创新构建稀土元素配比模型,使纤维在400—2500纳米波段反射90%以上太阳辐射热,同时在8—13微米的大气窗口实现93%的红外透过率,形成持续主动降温效应。


第三方产品检测数据显示,应用该技术的面料可使体感温度降低3—5摄氏度,凉感持久性超越国标2倍,经50次水洗仍保持性能稳定。“传统凉感面料就像在布料表面刷防晒霜,我们的技术则是让每根纤维都变成微型空调。”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纺织材料研发中心主任时文婧打了个比方。


研发团队历时两年突破稀土纳米分散、多级孔道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首创的中空多孔纤维形态使面料透气性提升30%,汗液导出效率提高40%,兼具抗菌和防紫外线功能。在包钢焦化厂实地测试中,穿着新型工装的炉前工在4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体感温度始终维持在28摄氏度左右,工作服内湿度较传统面料降低15个百分点。


目前,该成果转化落地的包头稀土高新区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未来生产线还将实现稀土蓄热、隔热、抗紫外线等多功能母粒的规模化生产。2025年全面建成后,生产线的热管理母粒年产能将跃升至现有水平的5倍。市场分析显示,全球调温纤维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我国稀土功能纺织品渗透率尚不足1%。这组数据的强烈反差,折射出“稀土+纺织”创新组合的巨大想象空间。


与此同时,南开大学科研人员正与稀土院天津分院联合攻关光热响应稀土纤维,未来有望研发出“冬暖夏凉”的自适应调温服装。正如时文婧所言,当稀土功能材料从实验室走进纺织车间,当热力学方程转化为普罗大众的切实体感,这场以原子级材料设计为起点的技术革命,正在重新定义“穿在身上的科技”内涵。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日报
更多+
周报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主编视角
更多+
热点
更多+
安徽霍桐仪器有限公司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