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会议 产品 企业 资讯 视频 产业布局 技术 活动 商机 报告 企业名录 研贸数据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共青城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08月30日
2025
79090 -405
20780     0
16725 -50
22030 -130
272500 500
当前位置: 中冶有色网 > 有色市场 > 行业资讯 > 全国人大代表孟繁英:举全区之力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
2025全国煤化工科技创新与产业绿色发展论坛   2025全国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交流大会   第二届全国海洋工程及船舶材料技术交流会   第七届有色金属分析检测与标准化技术交流会   2025绿色低碳钢铁行业关键技术交流会   2025贺兰山新材料高端论坛   第二届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2025铅锌产业市场研讨会   2025微纳结构金属间化合物与高熵合金技术交流会   2025有色金属绿色选冶雁栖论坛  

全国人大代表孟繁英:举全区之力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

2025-03-07 10:17:02      来源:中冶有色网      责任编辑:管理员
分享到:   
打印
    
复制链接

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包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繁英提交建议,呼吁国家加快支持建设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以强化我国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而内蒙古包头市稀土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83.7%、全球总量的 37.8%,是名副其实的 “稀土之都”。

现有基础与区域协同优势

目前,内蒙古已建成自治区级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并形成 “包头总部 + 北京协同创新平台 + 产业孵化基地” 的联动模式。该中心集聚了院士、专家及科研团队,围绕稀土采选、冶炼分离、功能材料制备等关键环节开展攻关,成功推动 “两个稀土基地” 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值得关注的是,2023 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研究支持创建稀土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政策保障。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需求

孟繁英指出,尽管我国稀土产业规模全球领先,但在高端材料研发、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仍面临 “卡脖子” 问题。例如,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她建议,国家应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依托现有创新平台,打造集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国际交流于一体的国家级技术策源地。这一举措不仅能巩固我国在稀土资源领域的掌控力,还将加速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

战略定位与全球影响力

拟建的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将聚焦三大核心功能:一是突破稀土高效提取、绿色冶炼等共性技术,推动行业绿色化转型;二是开发稀土在半导体、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场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三是深化国际合作,通过技术输出与标准制定提升全球话语权。目前,内蒙古已与江西、广东等地建立跨省协作机制,并积极对接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需求,为技术创新中心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政策支持与实施路径

为保障项目落地,孟繁英提出三项具体建议:一是加大中央财政对稀土领域研发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二是优化创新生态,完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三是强化人才引育,通过 “揭榜挂帅”“赛马” 等机制集聚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她特别强调,包头市作为资源富集地,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建设 “稀土新材料产业硅谷”,形成 “研发 — 中试 — 产业化” 全链条创新体系。

当前,内蒙古正举全区之力推进创新中心筹建工作。数据显示,2023 年自治区科技厅已投入专项资金支持 7 个稀土领域科研项目,并推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现有平台升级。业内专家指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的建成,将显著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与附加值,为全球能源转型和高端制造提供 “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日报
更多+
周报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主编视角
更多+
热点
更多+
北京霍桐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