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锂辉石及锂云母现货价格延续跌势,市场交投情绪低迷。截至4月18日,进口锂精矿(Li2O:6%-6.5%)的价格为790美元/吨,较上周下跌3美元/吨,下跌幅度0.4%。锂云母精矿(Li2O:1.5%-2%)报价为1030元/吨,较上周下跌10元/吨,下跌幅度1%。价格走势偏弱反映下游承接力度显著缩减,叠加供需双方观望情绪浓厚,市场对短期锂矿价格走势预期偏悲观。当前市场价格低于外采锂辉石及云母提锂企业的现金成本线(7.46-7.79万元/吨),处于倒挂区间,部分高成本冶炼厂被迫减产,但自有锂矿或盐湖提锂企业(如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凭借低成本优势(毛利率45%-50%)维持高开工率,行业整体减产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
本周锂盐价格延续低位弱势震荡格局,现货与期货价格围绕成本支撑位展开激烈博弈。现货方面,截至4月1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71450元/吨,较上周下跌150元/吨,下跌幅度为0.2%;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69700元/吨,与上周持平,下游对低价资源的接受度提升;氢氧化锂价格为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为68830元/吨,较上周下跌220元/吨,跌幅0.3%。期货方面,碳酸锂主力合约2507收于70180元/吨,下跌380元/吨,下跌幅度0.54%,持仓量和成交量同步萎缩,反映多空双方交易意愿低迷,短期缺乏明确方向性指引。
本周各家铁锂厂加工费报价趋近,磷酸铁锂整体价格保持稳定,市场观望情绪较浓。截至4月18日,磷酸铁市场价格为10600元/吨,市场价格环比上一周持平;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为33700元/吨,市场价格环比上周持平;储能型磷酸铁锂价格为33100元/吨,价格与上周持平。当前液相法理论成本3.59万元/吨,亏损1600元/吨;固相法成本3.75万元/吨,亏损扩大至2000元/吨,仅具备前驱体自供能力的头部企业(如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通过规模效应实现微利(毛利率3%-5%),中小厂商普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2.供需分析
2.1锂供应
国内锂及锂盐产量呈现“盐湖复产、锂辉石减产”的分化格局。3月碳酸锂产量达7.44万吨,环比增长20.97%,创年内新高,主要受益于青海、西藏盐湖提锂产能恢复。市场普遍预计4月碳酸锂产量小幅回落至7.4万吨,因四川、江西部分锂辉石冶炼厂因亏损检修,但盐湖产能进一步释放,抵消部分减量。
进口端压力持续加码。3月智利出口中国碳酸锂1.66万吨,环比增长37.8%,阿根廷MineraOlaroz等项目恢复对华供货,4月进口量预计达2.2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量增加导致国内市场过剩进一步加剧。
截至4月18日,碳酸锂社会库存达13.16万吨,环比增加582吨,连续12周攀升,其中冶炼厂库存占比40%,下游电池厂库存占比35%,贸易商库存占比25%。锂矿库存同步累积至6.7万吨。冶炼端累库显示下游出货情况不理想,市场处于“去库存”阶段。
2.2.1动力电池:排产增长与采购谨慎并存
动力电池领域呈现“排产增长、采购谨慎”的矛盾状态。根据中冶有色网了解到的情况,4月磷酸铁锂排产达26.8万吨,环比增长7.02%;三元材料排产6.5万吨,环比增长8.34%。三元电池中高镍(NCM811及以上)占比提升,传统高钴(NCM622及以下)需求同比下降,进一步减少钴的使用量。主要受益于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的季度冲量,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持续提升。然而,车企库存周期延长,为避免库存积压,传导至上游形成“按需采购”模式,显著低于排产增幅。
2.2.2储能需求:内外因素拖累增长步伐
储能需求成为当前市场的最大拖累项。国内强制配储政策到期,4月储能电芯排产环比呈现下降态势,储能领域碳酸锂消费量难见增长,一改2024年的高增速。叠加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提高锂电池关税的影响,使得储能市场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相关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的调整。
2.2.3钴酸锂市场:竞争加剧与新兴需求初现
在3C与新兴领域,智能穿戴设备(TWS耳机、智能手表)维持稳定采购,但下游客户(苹果、华为)压价能力增强,成交价贴近成本线,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新兴需求方面,低空经济飞行器电池(需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户用储能高电压电池开始试用含钴材料,但尚未形成规模支撑。
总体来看,当前锂电材料市场面临着传统领域需求分化、新兴领域增长动力转换、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政策环境变化等多重挑战。
美国关税冲击立竿见影。4月1日起,美国对中国产锂电池组件关税从之前的25%骤增至64.9%-82.4%,直接导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海外订单延后,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预期下调5GWh。欧盟“最低价格门槛”政策释放短期利好预期,拟对进口锂盐设定7万元/吨的价格下限,但细则未明确,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部分贸易商尝试向欧盟转口,但物流成本增加10%。
湖南裕能收购贵州开阳磷矿(储量5000万吨),自建20万吨磷酸铁产能,预计2025Q3实现前驱体自供率100%;万润新能与宜昌磷矿企业合资建设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向下游延伸至电池回收(规划年处理10万吨退役电池)。这种“磷矿-前驱体-正极-回收”的全产业链模式,使龙头企业综合成本较外采型厂商低3000元/吨以上,中小厂商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华为与上汽合作发布“尚界”品牌,搭载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车型上市,抢占10万元以下市场;宁德时代西班牙工厂开工,规划产能40GWh,预计2027年投产,海外布局对冲关税风险。头部企业凭借资金和资源优势维持高开工率(宁德、赣锋锂盐开工率85%),加速淘汰中小产能。
短期内,碳酸锂价格将围绕7万元/吨展开拉锯战。预计下周市场以“弱反弹+阴跌”为主,缺乏趋势性机会。若矿价继续下跌(锂辉石跌至750美元/吨以下),冶炼厂减产规模扩大至,供应收缩或支撑价格小幅反弹。若下游需求持续疲软(5月动力电池排产环比下降),库存累积突破15万吨,价格可能下探6.5万元/吨。
预计下周动力型磷酸铁锂价格区间3.2万-3.4万元/吨,储能型3.15万-3.3万元/吨,若碳酸锂跌破6.8万元/吨,价格可能下探3.1万元/吨。中小厂商亏损扩大将导致5-10万吨落后产能退出(主要为固相法产线),行业开工率降至65%,供应过剩率从当前的20%收窄至15%。高压密产品因需求旺盛,价格或小幅上涨500-1000元/吨,溢价率扩大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