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会议 产品 企业 资讯 视频 产业布局 技术 活动 商机 报告 企业名录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共青城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05月20日
2025
78340 170
20320 -10
16650 -75
22660 -50
265250 -250
当前位置: 中冶有色网 > 有色市场 > 行业资讯 > 多家跨国车企一季度业绩下跌
第三届全国核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选矿技术大会   2025中国结构材料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七届学术会议(盖章通知)   第五届全国异质材料焊接与连接技术交流会  

多家跨国车企一季度业绩下跌

2025-05-20 17:14:47      来源:中国汽车报
分享到:   
打印
    
复制链接

多家跨国车企陆续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利润大幅下滑成为普遍现象,不少企业盈利缩水甚至超过50%。只有现代汽车是个例外,得益于旗下SUV及豪华车的畅销,营收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不过净利润只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受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影响,多家车企纷纷下调全年财务预期,还有部分车企撤回原定预期,或者表示无法给出预期数值。面对利润下滑与关税冲击的双重压力,跨国车企开始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并强化自身在复杂贸易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

丰田:净利润:46亿美元,同比增长:-33%

近日,丰田汽车公布了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全年及2025年1~3月的单季业绩。数据显示,2024财年,该公司营业利润为4.8万亿日元,低于2023财年创下的5.353万亿日元最高纪录;净利润为4.77万亿日元,同比下滑3.6%。销量方面,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全球销量为1002.74万辆,同比下滑0.3%。

2025年1~3月,丰田汽车营收同比增长12%,达到12.3万亿日元;净利润为6646亿日元(约合46亿美元),同比下滑33%。另外,不同于大部分欧美车企称因关税而无法展望未来业绩,丰田汽车给出了明确的业绩指引。该公司预计,2025财年(2025年4月~2026年3月),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全球销量有望达到1040万辆,同比增长1.2%。

不过,对于2025财年的财务表现,丰田汽车方面并不乐观。该公司预计2025财年营业利润为3.8万亿日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7万亿日元。净利润预期为3.1万亿日元,将同比下滑35%。对此,丰田汽车称,净利润将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先进技术投资等。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社长佐藤恒治表示,该公司将考虑在中长期内在美国本土加大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力度。

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业带来巨大冲击,素有“赚钱小能手”之称的丰田汽车也是无可奈何。

通用汽车:净利润:28亿美元,同比增长:-6.6%

通用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净营收为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为28亿美元,同比下降6.6%,但仍然超出华尔街的预期;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35亿美元,同比下降9.8%;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7.9%,低于去年同期的9%。

主要市场中,通用汽车指出,该季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同比提升近2个百分点,达到17.2%。其中,在美国电动汽车细分市场,通用汽车稳居销量榜第二位,得益于Equinox、Blazer等电动车型销量的强势带动,雪佛兰成为美国市场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品牌。

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自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转正后,今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盈利。

另外,受关税影响,通用汽车下调了2025年全年财务预期,其预计,公司2025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将为100亿~125亿美元,而此前预期是100亿~150亿美元。“此次更新的财务预期反映了公司当前面临40亿~50亿美元关税影响。通用汽车预计可抵消至少30%的关税影响。”通用汽车表示。

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称:“公司正适应新的贸易政策环境,进一步强化供应链体系,并提升电动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业务正持续增长,基本面强劲。”

点评:在美国市场的固有优势,为通用汽车提供了坚定支持。

大众集团:净利润:24.6亿美元,同比增长:-40.6%

大众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集团全球销量为210万辆,同比微增0.9%;营收为776亿欧元,同比增长2.8%;营业利润仅为28.73亿欧元,同比下滑37%;营业利润率从6.1%降至3.7%。税后净利润为21.86亿欧元(约合24.6亿美元),同比下滑40.6%。

大众集团盈利能力下滑,主要原因包括欧洲工厂成本上升、产能过剩,以及关键市场需求疲软等。目前,大众集团转型成本高企,第一季度11亿欧元的非经营性项目支出中,包括重组费用及碳排放相关准备金。与此同时,自4月3日生效的美国汽车关税将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

至于区域市场表现,该季度大众集团在北美、南美、西欧、中欧和东欧、中东/非洲等地实现了不同幅度的销量增长,但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整体销量同比下滑7.1%,尤其是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剧降37%。大众集团正在努力在中国市场上寻找突破,在2025上海车展上,其宣布未来3年将在华推出超过30款新车,半数以上是电动汽车。

值得一提,大众集团在西欧表现亮眼,大众ID.7旅行版、西雅特Cupra Terramar、奥迪Q6 e-tron、保时捷911等车型在该地区十分畅销。对于2025年全年,大众集团仍保持乐观预期,预计全年营收增长5%,营业利润率也将回升至5.5%~6.5%。

点评:多重压力下,大众集团“负重前行”。

宝马:净利润:24.3亿美元,同比增长:-26.4%

宝马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宝马集团实现营收337.58亿欧元,同比下滑7.8%;净利润为21.73亿欧元(约合24.3亿美元),同比下滑26.4%。今年1~3月,宝马集团全球新车交付量为58.61万辆,同比下降1.4%,其中电动汽车总交付量达15.75万辆,同比增长28.5%。可以看出,虽然全球交付量略有下降,但七在电动化转型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区域市场销量来看,中国市场成为宝马集团全球销量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第一季度交付新车15.52万辆,同比下滑17.2%。这一跌幅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反映出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宝马集团表示,仍将深耕中国市场,持续加大投入并深化本地化战略。根据规划,宝马今年将在华推出超过10款新车。

尽管第一季度业绩承压,但宝马集团维持其2025年财务预期不变,预计税前利润与上一年持平,汽车部门的营业利润率为5%~7%。对于美国关税的潜在影响,宝马集团预计,部分汽车关税将从7月起下降,且宝马的财务预期已考虑到截至目前的关税影响。不过,宝马集团也称,若关税税率上调或实施期限超出预期,实际业绩或偏离目标,特定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链也可能会出现瓶颈。

点评:与其他传统豪华车品牌一样,宝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不过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表现还算不错。

现代汽车:净利润:24.2亿美元,同比增长:0.2%

在同行普降的情况下,今年第一季度,现代汽车的业绩整体表现稳健。财报显示,该季度现代汽车营收达44.4万亿韩元,同比增长9.2%,主要得益于SUV及捷尼赛思高端品牌的需求增长,以及电动化车辆的销量增长。净利润为3.38万亿韩元(约合24.2亿美元),同比微增0.2%。

营收与利润的增幅并不一致,原因之一是销售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研发成本持续高企,对短期利润形成一定压力。另外,美国市场受关税政策冲击,欧洲市场销售激励成本攀升,中国市场份额被本土品牌蚕食,成为现代汽车营收高增长背后的隐忧。

销量方面,该季度现代汽车全球销量为100万辆,同比微降0.6%。其中,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8.4%,达到21.24万辆。可以看出,现代汽车电动化转型推进还比较顺利。

从区域市场来看,现代汽车韩国本土销量同比增长4%,达到16.6万辆。北美市场也表现强劲,尤其是美国市场销量激增近10%,主要原因是赶在4月3日进口车关税生效前,经销商大量囤积库存、消费者提前抢购新车。同期,其在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38%。

另外,尽管面临贸易紧张和宏观经济因素的挑战,现代汽车仍坚持其此前发布的年度预期,即营收同比增长3%~4%、营业利润率为7%~8%。

点评:SUV及豪华车的畅销,让现代汽车得以保持业绩增长。

梅赛德斯-奔驰:净利润:19亿美元,同比增长:-43%
销量、利润双双下滑,2025年第一季度对于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来说并不那么美好。财报显示,该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实现营收332.24亿欧元,同比下滑7%;息税前利润为22.89亿欧元,同比下滑41%;净利润为17.31亿欧元(约合19亿美元),同比大跌43%。

销量方面,该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部门销量为44.63万辆,同比下滑4%,尤其是在中国、欧洲等重要市场下滑明显。其中,中国销量为15.28万辆,同比下滑10%;欧洲销量为14.87万辆,同比下滑7%。与此同时,该季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务车部门销量为8.3万辆,同比大跌21%。欧洲、北美、亚洲及其他地区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目前,面对竞争压力,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全球积极调整战略,包括到2027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7款专属电动车型。另外,梅赛德斯-奔驰强调,如果美国汽车关税持续,公司利润将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为此,梅赛德斯-奔驰宣布放弃此前设定的全年业绩预期,仅表示在关税影响下,预计各项业绩均低于去年同期。“目前关税政策、减税措施及其可能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尤其是对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的影响)波动过大,无法可靠地评估今年剩余时间的业务发展。”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点评:面对市场需求变化,梅赛德斯-奔驰亟需重拾用户信心。

福特:净利润:4.7亿美元,同比增长:-65%

财报显示,受新车上市导致产线调整等因素影响,第一季度,福特新车销量出现7%的下滑;营收为407亿美元,同比下降5%;净利润为4.7亿美元,同比暴跌65%。值得一提的是,该季度福特电动汽车销量由去年同期的1万辆大幅提升至3.1万辆,电动汽车业务部门息税前亏损也由去年同期的13.27亿美元收窄至8.49亿美元。

福特方面预计,美国政府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加征关税将导致该公司2025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减少15亿美元。考虑到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福特撤回了数月前发布的2025年业绩预期。该公司此前预计,2025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70亿~85亿美元。该公司在财报中指出,关税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美国汽车生产中断。该公司还补充道,关税上调、关税实施方式的变化,以及其他国家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也都对经营构成了额外的威胁。

由于福特在美国生产的汽车比例更高,在关税问题上,其处境略优于竞争对手,但依然面临风险。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警告投资者,特朗普政府的汽车关税政策预计将“至少持续3年”,导致行业普遍涨价,会拖累公司下半年销量。福特方面此前曾警表示,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征收关税,该公司7月起将不得不在美国市场上调汽车售价。

点评:美国汽车关税对于本土车企来说,同样也是“伤害性极大”。

本田:净利润:2亿美元,同比增长:-87%

本田公布的财报显示,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该公司实现营收21.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6.2%,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为1.21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2.2%;净利润为8358.4亿日元,同比下降24.5%。

具体来看,2024财年,本田的摩托车业务部门销量和营业利润均表现出色,但汽车销量却出现下滑,且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再加上北美市场促销费用增加,导致利润减少。

不仅业绩表现远低于市场预期,本田还面临着美国关税政策冲击以及电动汽车需求放缓的双重困境。作为本田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美国汽车关税无疑会对本田的销售成本及利润空间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本田决定将加拿大电动汽车工厂投资计划推迟约2年。另外,为了规避关税,本田已决定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而非墨西哥生产下一代思域混合动力车。

2025年1~3月,本田营收微降,营业利润为735亿日元,同比下降76%;净利润为305.7亿日元(约合2亿美元),同比暴跌87%。本田预计,2025财年公司营业利润将同比下降59%,至5000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大跌70%,降至2500亿日元。“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仔细评估关税政策的影响,扩大复苏措施,同时努力实现营业利润的进一步增长。”本田表示。

点评:关税不仅对本田的业绩影响较大,同时使得本田在生产经营上不得不做出更多调整。

日产:净利润:-45.7亿美元,同比增长:-767%

日产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该公司实现营收12.63亿日元,同比微降0.4%;营业利润为698亿日元,同比暴跌87.7%;净亏损6709亿日元,而上一财年实现净利润4266亿日元。如此大额亏损,主要原因是计入了近5000亿日元的工厂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美国市场销售费用、重组费用增加等。

2025年1~3月,该公司营收为3.49万亿日元,同比微降0.7%;营业利润为58亿日元,同比暴跌94%;净亏损6760亿日元(约合45.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净利润1013亿日元。当然,日产这份极其糟糕的“成绩单”,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其在北美、中国等主要市场表现不佳。在美国,日产缺乏当地大热的混动车型,再加上产品线老化,业绩受到严重影响。在中国,日产同样没有跟上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随着业绩持续恶化,日产汽车决定在全球追加裁员。包含此前宣布的裁员9000人在内,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万人,涉及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等多部门正式员工,以及临时工。此次裁员将在2024财年至2027财年内完成。与此同时,日产将把全球汽车工厂从17家整合至10家,重新构建供应商体系,削减70%的部件种类,并整合和优化车辆平台。

点评:深陷泥潭的日产汽车,正试图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来摆脱危机。

Stellantis集团:净利润:未披露,同比增长:401亿美元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受销量缩减、不利的产品组合以及价格回归常态等因素影响,Stellantis集团净营收为358亿欧元(约合401亿美元),同比下滑14%。销量方面,该季度新车合并出货量为121.7万辆,同比下降9%,主要原因包括北美产量下滑、产品更新换代、欧洲区域轻型商用车销量下滑等。

具体来看,因车型阵容老化,Stellantis在其高度依赖的美国市场销量表现不佳。今年第一季度,在北美市场,Stellantis的出货量同比下降约20%,净营收同比下降25%。与此同时,欧洲市场需求低迷也拖累了Stellantis的财务业绩表现。该季度其欧洲出货量同比下降8%,净营收同比下降3%。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Stellantis集团前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提前“出局”,该公司正在寻找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接班人。近日,据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Stellantis对于下一任首席执行官的遴选工作已接近尾声。

另外,美国关税政策的不断变化,使得Stellantis很难预测销量和竞争格局可能受到的影响,因此该公司撤回了2025全年的财务预期。前不久,Stellantis董事长埃尔坎警告称,来自中国车企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美国实施的高额关税和欧洲过于严苛的监管政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点评:在支柱市场欧美表现不佳,使得Stellantis面临沉重的压力。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日报
更多+
周报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主编视角
更多+
热点
更多+
安徽霍桐仪器有限公司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