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印度政府致函WTO,提议对美征收19.1亿美元报复性关税,以抵消美国钢铝关税对印76亿美元出口造成的损失,这是印度首次正式反制特朗普第二任期关税政策。
美国2025年3月起对进口钢铝加征25%关税,称基于“国家安全”,但印度认为其构成违规“保障措施”——美国未按WTO《保障措施协定》通报磋商,且2022年同类措施已被WTO裁定违规却拒不执行。印方依据协定第12.5条,主张“暂停减让”权利,若美30日内未回应,拟6月8日实施关税。
印度未公布具体商品清单,但可能瞄准美国农产品(如中西部主产的鹰嘴豆、坚果)、化工品(柠檬酸等)及制造业产品(汽车零部件),精准打击美政治经济敏感领域。美国或采取反制:扩大关税战至印度医药、纺织等支柱产业;借双边贸易谈判施压,要求数字税、知识产权让步;甚至在印巴问题等政治领域报复。
此次争端凸显WTO机制困境——美国阻挠上诉机构致裁决执行失效,印度只能依赖“暂停减让”自助。专家指出,这也推动各国反思“国家安全”条款滥用问题。
印度钢铁对美出口占比仅0.1%,短期直接冲击有限,但需警惕美国扩大报复范围(印对美贸易顺差457亿美元,医药、IT行业承压)。此举更深层是印在中美博弈中争取战略自主:中美关税降级后,印度通过强硬姿态提升谈判筹码,同时借WTO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规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