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强调,要进一步压实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牢牢牵住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强化大局意识,保持严的基调,敢于动真碰硬,持续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提高对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基于此,《条例》中重点强调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主要内容中就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推进落实情况。进一步强化将环境保护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自从2015年开始试点实施以来,就一直在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2015年7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会议指出,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自2015年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以来,督察就如同一柄利剑,守护着祖国的绿水青山。
2019年,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结束后,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规范督察工作。
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持续推进督察整改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闭环。
2023年7月,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要求研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这一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更名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局,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构及职责作出调整,机构设置层级与职能配置更加科学、更加协调,更有利于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如今,两轮督察先后推进完成,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并逐步将央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纳入督察范围。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轮督察已经开展了三批。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此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督察定位更加明确,督察组织更加规范,督察整改更加有力,成果运用更加强化,为法治化、规范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提供重要制度依据。
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体系和组织机构方面,《条例》明确提出了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延伸和补充。同时,设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安排,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根据工作安排,组建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在督察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工作程序方面,《条例》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固化,明确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采取例行督察和“回头看”、专项督察、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形式。
同时,为推动精准科学、依规依法开展督察,条例明确,督察组对督察报告反映的问题制作问题底稿,同时成立独立审核组,对督察报告开展独立审核。对涉及的政策法规及其适用等情形,根据工作需要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对于督察整改这一关键环节,《条例》设立督察整改专章,规范了整改责任主体、推进落实、整改情况报告、调度督促等方面内容。明确了被督察对象是督察整改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编制整改方案,并按要求抓好推进落实,按时报送整改情况。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关工作机构对督察整改任务实施清单化管理,定期组织调度和盯办抽查,推动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
为切实深化督察成果运用,《条例》还设立了专章规范督察成果运用。坚持部门协同,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检察机关作用,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并细化相关工作要求,明确将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追责问责工作方案作为单独部分纳入督察整改方案,追责问责情况与督察整改情况一并上报,切实推动严肃、精准、有效追责问责。
《条例》还明确,中央组织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督察结果和督察整改工作有关情况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管理监督、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强督察结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加强督察成果运用。
在保障督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条例》也高度重视督察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督察人员保障机制、培养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内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机制加强对督察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谋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
同时,为了维护督察工作的公正性和廉洁性,《条例》严格规范了督察作风纪律,明确要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应当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廉政规定。对督察组成员、有关部门和单位、被督察对象的相关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条例明确了相关责任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