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自即日起对钨、碲、铋、钼、铟等五类战略性金属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此举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涉及材料广泛覆盖军工、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尖端领域。
一、管制核心范围:关键材料+核心技术
1. 钨及其衍生材料(占全球供应80%以上)
-
高纯度钨制品:包括仲钨酸铵(年出口量约3万吨)、氧化钨(全球光伏镀膜核心材料)及碳化钨(硬质合金刀具原料),海关编码涵盖2841801000等;
-
军工级钨合金:要求密度>17.5g/cm³、抗拉强度>1270MPa的钨镍铁/铜合金(用于导弹发动机部件);
-
加工技术管控:涉及超精密圆柱体(直径≥120mm)、管材(壁厚≥25mm)的制造工艺。
2. 碲化合物(光伏与红外技术关键材料)
-
碲化镉(CdTe)单晶/多晶(光伏薄膜电池核心,中国产能占全球60%);
-
碲化镉锌/汞(红外探测器材料,军用夜视设备关键组件)。
3. 铋基材料(量子计算与芯片制造潜力领域)
-
金属铋(年产量1.8万吨,全球占比75%)及锗酸铋(光电子器件材料);
-
有机铋化合物(三苯基铋等,用于半导体光刻胶)。
4. 高精度钼粉(航空航天特种材料)
-
纯度≥97%、粒径≤50μm的钼粉(火箭喷管涂层原料)。
5. 铟化合物(新一代通信技术基础)
-
磷化铟(InP,5G/6G射频芯片衬底材料);
-
三甲基铟(MOCVD工艺关键前驱体)。
二、技术封锁升级:全产业链覆盖
除实体材料外,本次管制首次明确将 “生产工艺技术资料” 纳入管控范围,包括:
-
高密度钨合金熔炼参数(涉及3D打印定向凝固技术);
-
碲化镉薄膜沉积工艺(光伏转换效率突破25%的核心know-how);
-
铋基拓扑绝缘体合成程序(量子芯片基础研究领域)。
三、出口合规要求
企业出口上述物项需向商务部申请许可,审批标准将重点关注:
-
进口方最终用户真实性(需提供终端用途证明);
-
技术外溢风险评估(防止逆向工程及军事转化);
-
国际制裁清单匹配审查(遵守联合国等多边协议)。
四、行业影响分析
1. 全球供应链震荡
-
中国控制全球90%的铋、80%的钨、70%的碲供应,管制或导致国际光伏、半导体企业原料库存告急;
-
美国军工企业依赖中国碳化钨(F-35战机引擎涂层材料),短期难寻替代来源。
2. 国内产业升级机遇
-
倒逼企业向精密加工跃迁:如将仲钨酸铵加工为光伏镀膜用超细钨丝(附加值提升300%);
-
刺激国产替代:高纯磷化铟(5G基站芯片)本土化生产进程加速。
3. 技术博弈深化
此次管制直指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对华技术封锁,体现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反制能力。
五、专家解读
中国金属学会副会长李明指出:“此次管制并非‘全面禁运’,而是通过许可证制度实现精准调控。建议企业建立合规体系,同时加大铋基量子材料、钨极紫外光刻等前沿领域研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