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于湖北星锐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房中,一根根银光闪烁的铝棒借助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精彩转变。历经挤压、氧化、喷涂等精细流程,这些原材料最终摇身一变,成为汽车发动机支架、防撞梁等高精度产品,即将运往土耳其、美国等海外市场。
“当下13条挤压生产线全力运转,月产能高达3000吨。”据星锐科技生产副总周树林介绍,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值已突破3.2亿元,全年产值有希望达到6亿元。这一出色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坚定选择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体现。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星锐科技自2020年在大冶落户以来,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累计获取专利345项。2024年,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星锐科技精准规划布局,将发展重点向高附加值的工业铝型材领域转移,加大对流水线铝型材、电子显示屏边框铝型材等工业铝型材以及汽车铝型材的生产力度,加速推动企业从民用铝型材向工业铝型材的转型升级。目前,工业铝型材类订单已占公司总订单量的60%,成功实现从传统建材到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
在智能制造方面,企业引入阳极氧化卧式自动线,通过数字化改造达成“机器换人”——原本需要12名行车工承担的工作,如今仅需2名技术人员在中控室就能完成,生产效率提高了100%。
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星锐科技将关注点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上,投入500万元新建一座铝棒均质炉,改进熔炼技术,让挤压的铸锭内部结构更为均匀,进一步消除材料自身的内应力,降低铸锭加工过程中出现缺陷的概率;引入在线萃水设备,在挤压工序中增添萃水工艺,进一步增强产品的抗拉伸强度。
“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件产品都要历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20余项严格检测。”周树林表示,正是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企业赢得了东风汽车等知名厂商的长期合作,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海外市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星锐科技正以创新作为引擎,加速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企业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继续深耕工业铝型材细分领域,借助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大冶湖高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