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所属榆林新材料集团年产 43 万吨铝基新材料项目取得关键进展,其扁锭生产线已完成联动调试,正式进入验收手续办理与生产营运筹备阶段,预计今年年中将实现投产。作为集团布局高端制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为推动铝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以电解铝液为原料,采用国内领先的净化技术与熔铸工艺,专注于生产变形铝及铝合金带材等高端产品。其技术优势体现在对生产流程的全链条优化:一方面,通过先进的净化技术提升铝液纯度,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另一方面,智能化熔铸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能耗。这种技术革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对整个铝产业的技术升级具有示范效应。
榆林新材料集团将该项目视为实施 “产业五级延链建群、产品五式创新集群” 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集团围绕 “1249” 工作思路,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5 年在研项目达 36 项,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 10%,形成了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转化 — 人才支撑” 的全过程创新链。项目的推进正是这种创新体系的实践成果,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研究中心,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包含年产 20 万吨变形铝及铝合金扁铸锭、10 万吨铸轧带材等核心产能,二期将进一步拓展高强度耐热含钪铝合金棒材等高端产品。这种分阶段布局既立足当前市场需求,又着眼未来产业升级,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矩阵提升企业在高端铝基材料领域的话语权。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延长铝产业链条,推动企业从传统电解铝生产向高附加值材料制造转型,为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 “第一名” 提供关键支撑。
随着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榆林新材料集团正加快推进验收与运营准备工作,确保设备调试、工艺优化与管理体系的无缝衔接。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上的阶段性突破,更预示着我国铝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