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朔州经济开发区重点企业,朔州能源铝硅合金有限公司紧扣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资源与技术优势,全力冲刺一季度 "开门红"。截至目前,该公司 120 台 220KA 预焙电解槽满负荷运转,7 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已完成一季度 60% 的生产进度,预计实现产量 1.5 万吨,订单全部落实至京津冀及长三角经济带重点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 3 亿元、利税 2000 万元,为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产能释放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
公司依托朔州丰富的煤炭电力资源优势,持续优化冰晶石 - 氧化铝融盐电解法工艺,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现有生产线采用国内领先的干法净化 VR 反应器设备,实现能耗降低 15%、产能提升 20%。2024 年新增的 5 万吨铝圆棒生产线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包装等领域,成功打入长三角高端制造市场。
订单充足与区域协同效应凸显
今年以来,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及时的交付能力,与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长三角工业集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在手订单已覆盖全年 60% 产能,其中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订单占比达 45%,显示出新能源领域对高端铝材的旺盛需求。公司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优化物流体系、深化供应链协同,确保产品 48 小时内直达客户生产基地。
政策扶持与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朔州市能源局通过 "绿电直供 + 能效补贴" 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024 年促成企业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签订直供协议,预计全年减少电费支出超 800 万元。同时,朔州经济开发区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 9035 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项目。省统计局调研显示,该企业每亿元产值可带动本地煤炭、炭素等关联产业增收 2300 万元,形成 "煤 - 电 - 铝 - 材" 全链条协同发展格局。
冲刺目标与未来发展规划
面对良好开局,企业制定了 "三步走" 战略:短期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提升产能至 8 万吨 / 年;中期布局再生铝循环利用项目,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长期规划建设国家级轻量化铝合金研发中心。2025 年计划投资 2.3 亿元新增两条高端铸轧生产线,预计新增就业岗位 300 个,年利税突破 5000 万元。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与三一硅能等新能源项目形成产业共振,共同打造晋北绿色铝材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