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Mining.com网站报道,本周在纽约即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峰会以及各国领导人大会,新批准的海洋生物保护条约预计将更加引发人们对深海采矿的反对。
《公海条约》(The High Seas Treaty),即官方所谓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Beyond National Jurisdiction,BBNJ)将于明年1月生效。上周五(19日)摩洛哥成为第60个批准该条约的国家后就满足了联合国条约生效所需的条件。
该条约的制定历时二十年,旨在国际水域建立大面积保护区,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对30%的海洋面积进行保护,并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尽管该条约没有直接提及采矿,但它要求各国政府与总部位于牙买加的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ISA)等机构合作。ISA尚未批准在国际水域进行商业采矿。
环境保护主义者欢迎这个突破。“这是一个难得的保护机会”,非营利性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国际海洋计划主管丽莎·斯皮尔(Lisa Spee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总干事克斯滕·斯海特(Kirsten Schuijt)称其为“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世界三分之二海洋保护的转折点”。
并非障碍
尽管环保人士反对,但多国仍在推进海底矿产开采计划。在该条约越过批准门槛数小时后,印度与ISA签署了一项为期15年的合同,获得在印度洋勘探多金属硫化物的专属权。印度目前掌控ISA授权此类矿床最大的勘探区,并在该地区开展了深海试验。
印度还寻求在太平洋获得勘探镍、锰和铜的许可证。
法国是迄今为止唯一批准公海条约的G7国家,但本周在纽约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会有更多国家这样做。
美国在拜登执政期间批准了该条约,但特朗普总统没有批准,现在不清楚他是否会批准。华盛顿已经越过联合国监管机构向私企颁发了深海采矿证。
特朗普政府将海底采矿视为确保关键矿产安全、减少对外国供应链依赖的一项战略。一位白宫官员表示,未来10年,深海采矿有望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并为美国经济增加数千亿美元收入。
企业行动迅速。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非凡金属公司(Impossible Metals)同时依据美国法律和通过ISA申请勘探权,目标是太平洋的克拉利昂-克利珀顿区域(Clarion-Clipperton Zone,CCZ),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富含铜、镍、锰和其他对于电动汽车极为重要的金属。
4月份,加拿大梅塔斯公司(The Metals Company,TMC)申请了商业许可,并于6月份获得了韩国高丽锌业(Korea Zinc)8520万美元的投资。高丽锌业能够将TMC开采的矿石精炼成电池级金属。
海底采矿支持者认为,其环境影响比陆地采矿小。反对者则反驳说,人们对深海的认识仍不足,破坏脆弱的生态系统可能会对海洋生物带来一连串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