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我们迎来了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同时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纪念日。2005年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调研时,高瞻远瞩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理念如同一颗闪耀的思想火种,在过去二十年里,从余村这片土地出发,燃遍中国大地,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轨迹,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与方案。
余村之变:理念引领下的华丽转身
二十多年前,余村因丰富的矿产资源走上了“靠山吃山”的发展道路,开矿、办水泥厂,虽然经济快速增长,但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天空被粉尘遮蔽,溪流变得浑浊不堪,曾经的绿水青山失去了往日的容颜。走传统发展老路,环境不堪重负,余村陷入了发展困境;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却又充满未知与迷茫。
2005年8月15日那个炎热的下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在村委会会议室,当听到村里关停矿山和污染企业的汇报后,他果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如醍醐灌顶,瞬间为余村指明了方向,打开了新思路。
此后,余村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关闭矿山和水泥厂,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复绿矿山、治理污水,同时充分利用当地的绿水青山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绿色产业。曾经的矿区变身成为矿山遗址公园,水泥厂的荒地也建成了露营观光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如今的余村,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村民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增收致富,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了金山银山。余村的成功蜕变,是“两山”理念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见证了理念引领下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无限可能。
中国之美:绿色发展的辉煌篇章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如今已超过25%,广袤的森林成为了地球之肺,为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地表水Ⅰ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曾经遭受污染的江河湖泊逐渐恢复生机,重现清澈。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蓝天白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在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开展生态修复、推进水污染治理、落实十年禁渔等,长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黄河流域同样如此,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推动绿色发展,黄河水变得更加清澈,沿岸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绿色产业蓬勃兴起
“两山”理念不仅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还催生了众多绿色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全国各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在浙江安吉,依托丰富的竹林资源,“以竹代塑”产业蓬勃兴起,延伸了低碳产业链,一根竹子成为了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致富竹”。在贵州,茶园漫山遍野,茶产业不仅让山区绿意盎然,还通过发展生态种植、加工以及茶文化旅游等,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新能源产业更是发展迅猛,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保有量较“十三五”末激增5倍有余,成为推动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力量。
制度创新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两山”理念的有效践行,中国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修订实施“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出台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如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中央财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十年间大幅增长,跨省流域横向补偿广泛覆盖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让生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激励更多地区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等方式,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世界之鉴:中国智慧照亮全球生态之路
“两山”理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与智慧。
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会议通过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高度肯定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向世界宣介中国生态文明之道。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在考察浙江后,对“两山”理念表示高度赞赏,认为中国的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贡献生态治理方案
中国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为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三北”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为其他国家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坚定落实“双碳”目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将中国的绿色技术、绿色理念带到沿线国家,助力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中国承建的光伏电站在阿联酋点亮灯光,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中国的绿色矿山技术让塞尔维亚百年老矿重焕生机。
引领绿色发展潮流
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识到“两山”理念的科学性与前瞻性,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安德鲁・施瓦兹表示,中国通过将“两山”理念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在发展模式上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这种引领是及时的、有远见的、鼓舞人心的。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也指出,在这个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压力交织的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应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普遍信条,这不仅是中国智慧,更应该是人类共识。
二十载岁月流转,“两山”理念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从余村到中国,再到世界,这一理念正在重塑着人们对生态与发展关系的认知,推动着人类社会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不断迈进。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续写新的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力量,让地球家园更加美丽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