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股票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外资流入呈现加速态势。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及其团队统计数据显示,7月中国股票市场的外资基金净流入显著增加,从6月的12亿美元大幅跃升至27亿美元。其中,被动型基金成为引领这一趋势的关键力量,7月流入达39亿美元,相比6月的27亿美元进一步增长;而主动型基金虽然仍为流出状态,但流出额从6月的50亿美元大幅收窄至12亿美元。
境内外中国资产价格也在同步走强。8月14日,沪指盘中表现强劲,一度突破3700点,创下近四年来的新高。在隔夜美股市场中,热门中概股紧跟A股涨势,表现出色,跑赢大盘。当地时间8月13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2.08%,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大幅上扬;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更是大涨近9%,两倍做多中国互联网股票ETF涨幅也超7%。
从资金流向深入分析,外资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青睐在7月表现得尤为突出。被动型基金在月末的集中流入引人注目,这一现象与多项“反内卷”相关政策的出台时间高度吻合。其中,美国被动型基金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配置速度明显加快,而欧洲被动型基金则维持稳定的配置节奏。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外资被动型基金累计流入已达110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70亿美元的水平。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也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整体保持稳定。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成功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局面。
高盛在研报中指出,“中国重回国际投资者视野,我们6月和7月全球路演的客户反馈显示,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趣升至近年高点。”目前,新兴市场及亚洲基准共同基金自去年底以来已适度增配中国,但对冲基金及全球主动管理机构的配置仍处于周期低位。同时,许多投资者通过IPO及增发进行战略性再平衡,今年香港新股外资基石投资者参与度创5年新高就是有力证明。
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点上调至90点,并继续维持对中国股市在亚太区域内“超配”的立场。他认为,美国市场分散配置需求、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潜力、中国AI模型和应用的崛起,以及中国股市相较全球主要股指的深度估值折价,共同构成了主要驱动因素。
摩根士丹利同样看好中国股市的后续表现,预计夏季过后,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更为强劲”。中国股票市场获利修正幅度趋势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靠前,且估值低于其他市场,这将大概率持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随着市场越来越接近美联储的降息时间,以及市场对美元走软形成更广泛共识,全球投资者配置到非美市场的意愿将进一步增强。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认为,A股企业的盈利修复仍在稳步推进。“尽管市场近期上行,部分投资者出现‘恐高’心理,但无论纵向还是横向对比,当下A股仍具投资性价比。”他进一步分析,从横向看,沪深300指数在全球主要股指中的涨幅并不突出。从估值角度,截至7月底,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仅略高于过去10年平均水平。考虑到A股盈利能力改善、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目前A股估值尚未达到过热状态。
在投资主题方面,李长风表示将重点关注长久期资产的投资价值。一方面,高派息企业具有类债券风格特征;另一方面,AI+应用有望长期推动中国生产效率整体提升,可作为进攻端更具优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