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越煤电,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发电体系,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高水平消纳重要性也愈加凸显,《通知》对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做出最新要求的同时,更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新增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将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向新高度。
■■ 多地绿电消纳责任权重提升
《通知》显示,本次下达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按此对各省进行考核评估,同时下达的2026年权重为预期性指标,要求各省按此做好项目储备,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消纳和调控水平。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核算以实际消纳物理电量为主、以购买省外绿证为辅,同时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应在当年完成,不再转移至2026年。
对比2024年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通知》上调了多地总量消纳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其中四川、青海、云南等省份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均达到70%,基本与去年持平,甘肃、湖南、广西等省区总量消纳责任权重也超过了50%,较去年有一定提升。同时,黑龙江、天津、山东、海南等省份消纳权重都有较大提高。在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方面,内蒙古、吉林、河南、甘肃、青海等省区消纳责任权重比例均为30%,其他大部分省份非水消纳权重也在25%以上,较去年也有较大提高。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6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5.7亿、10.8亿千瓦,占全部装机比重达到45.7%,已经超过了火电装机的比重。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的提高,对于大规模新能源的高水平消纳,已经成为当前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通知》明确,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需按照要求组织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统筹本地消纳和外送消纳,在今年7月底前报送权重分解实施方案,并在2026年2月底前报送2025年相关完成情况。
■■ 为高耗能行业“划重点”
各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整体出现提升的同时,《通知》更是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并提出重点用电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核算以绿证为主。其中,2025年各省对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而对钢铁、水泥、多晶硅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只监测不考核。
细分各行业来看,《通知》对五大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各有不同,其中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2025年要求绿电使用比例在25%至70%之间,2026年有小幅提高,对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则要求在80%,电解铝行业绿电消费比例要求则在27%至70%之间。
近年来,重点用能行业“含绿量”要求不断提升,今年3月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明确了绿证强制消费要求,提出加快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80%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证消费机制逐步构建,绿证消费活力正逐步得到激发,更有望破解当前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痛点。
■■ 绿电消纳或开启更大空间
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2025年5月各省级区域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今年1至5月全国风电利用率为93.2%,光伏发电利用率为94.0%,其中甘肃、西藏、新疆等多省区5月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都低于80%,弃电现象有所抬头。
挑战在前,高水平消纳破局势在必行。面对消纳压力,李超表示,我国将从电力外送和就近消纳、电网和调节能力建设、能源需求和供给三个方面统筹,以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以供需为例,从需求看,我国电力需求侧灵活性负荷资源丰富,需求响应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将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引导有序充电,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还将持续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此同时,多家行业机构也指出,提高对重点用能行业绿电消费比例要求,有望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机遇。
睿咨得能源分析师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从需求侧看,我国明确要求加快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加之企业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之下对加强自身绿色竞争力的需求,都将大力促进绿证市场消费。
市场研究机构银河证券则认为,随着越来越多行业被纳入绿电消费比例考核之列,针对特定高耗能行业实施绿电消费比例目标,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绿电消费主体,同时也有望催生更多“绿电+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行业面临的消纳、电价等痛点有望得到改善,产业价值或得到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