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日价格汇总(2025年7月11日)
城市
|
价格(元/吨)
|
涨跌(元/吨)
|
西安
|
78660
|
↑150
|
广州
|
78625
|
↑160
|
重庆
|
78855
|
↑170
|
武汉
|
78785
|
↑130
|
济南
|
78560
|
↑145
|
天津
|
78590
|
↑170
|
沈阳
|
78630
|
↑170
|
北京
|
78750
|
↑170
|
上海
|
78720
|
↑135
|
(数据来源:中冶有色网 2025-07-11 14:01:00;单位:元/吨)
|
|
|
二、市场分析
1. 国际铜价走强,成本端支撑显著
今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电解铜电子盘午盘报9530美元/吨,较上一交易日上涨70美元/吨(涨幅0.74%),创近1个月新高。推动因素包括:
-
美元走弱:今日美元指数(DXY)报99.7,下跌0.3%,铜价(美元计价)受益于汇率贬值;
-
LME库存下降:截至7月10日,LME铜库存18.3万吨,较上周减少2.2万吨(降幅10.8%),创今年以来最低水平,反映全球供应偏紧;
-
宏观预期改善: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暂停加息,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宽松,支撑大宗商品价格。
国际铜价上涨带动国内进口成本上升(按今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85计算,进口铜成本约78100元/吨),推动国内现货价格跟随上涨。
2. 国内需求爆发:新能源行业成核心拉动力
近期国内铜消费迎来“传统+新兴”双轮驱动,其中新能源行业需求增长尤为突出:
-
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6月订单量同比增长20%,每GWh动力电池需铜约800吨,电池用铜量占比已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18%;
-
光伏领域:上半年国内光伏装机量75GW,同比增长30%,光伏组件(每GW需铜约500吨)及逆变器(每GW需铜约100吨)用铜量显著增加;
-
传统行业:家电(空调、冰箱)6月产量同比增长8%,汽车(新能源汽车)6月产量80万辆,同比增长25%,传统用铜需求逐步恢复。
3. 国内库存收缩,供应偏紧格局加剧
截至7月1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电解铜库存4.8万吨,较上周下降1200吨(降幅2.4%),连续3周下滑。主要原因:
-
下游采购增加:新能源企业及传统制造业按需补库,本周SHFE铜仓单流出量达800吨;
-
进口量减少:6月国内进口铜15万吨,同比下降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