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游矿端:供应宽松,集体调价
昆明、济源等多地50%品位铅精矿同步下跌50元/金属吨,标志矿山端供应宽松信号释放。一方面,海外铅精矿进口维持高位,叠加国内矿山逐步复产,市场流通量增加;另一方面,中游冶炼厂因终端需求疲软,采购节奏放缓(以消耗库存为主),对矿价形成压制,迫使矿企被动调价。
二、中游冶炼品:区域分化,再生承压
1.电解铅:区域供需差异主导跌幅
华南佛山、华东九江铅锭(Pb≥99.994%)跌幅达100元/吨,华北天津、华东上海仅跌50元/吨。跌幅分化源于:佛山、九江作为铅锭流通枢纽,库存累积压力下贸易商出货意愿更强;天津、上海因终端企业刚需采购,价格韧性相对突出。
2.铅合金与再生铅:成本传导下普跌
铅锑合金(宿迁、济源)同步跌50元/吨,直接跟随原料铅价波动;还原铅与再生精铅普遍下行,华北保定还原铅跌100元/吨(跌幅最大),或因当地废铅蓄电池回收量下滑,冶炼成本与需求疲软形成矛盾;再生精铅中,西南黔东南州仅跌25元/吨(跌幅最小),虽受益于区域成本控制,但仍难抵行业下行趋势。
三、下游终端与回收:需求淡季,局部异动
1.铅蓄电池:价格僵持,去库存主导
电动自行车电池(48V-12Ah报280元/组、48V-20Ah报380元/组)、汽车电池(12V-80Ah报305元/只)等品类全线持稳,折射终端需求偏淡特征:夏季电动车出行频率下降,汽车电池更换周期延长,电池厂以消化库存为主,采购谨慎导致价格博弈僵持。
2.废铅蓄电池:局部提价,难改趋势
仅华东临沂废黑壳上涨25元/吨,属短期区域供需异动(雨季影响回收量,再生企业小幅提价补货);其余品类(废大白、废电动)价格持平,显示废电瓶整体供应未现大幅波动,局部涨价难以扭转行业下行基调。
四、市场逻辑与展望
当前铅市受“供需双弱+成本传导”主导:上游矿端供应增加、中游冶炼品库存承压、下游需求较弱,共同推动价格下行;废电瓶局部涨价仅为短期现象,难改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