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铝价与加工费逆向运行的核心驱动
当前铝价随盘下跌与加工费震荡上移形成显著反差。铝价承压源于双重压力:供需层面,传统建筑用铝需求同比减少 5%,新能源领域(如单车用铝 250kg 的新能源车)增量尚不足以填补缺口,叠加 LME 铝价弱势(5 月 27 日收 2450 美元 / 吨)及美元走强压制进口;宏观层面,海外关税不确定性与国内下游开工率低迷(尤其华南建筑型材订单下滑),导致需求端支撑匮乏。加工费逆势上涨则受三重逻辑支撑:成本端,全球能源价格波动推高生产成本,企业通过提价转嫁铝价下跌带来的利润压力;区域差异上,佛山、无锡、南昌加工费普涨 60-90 元 / 吨,南昌因产能分散、运输成本高(佛山至南昌运费约 280 元 / 吨)涨幅居前,佛山因竞争激烈基数低涨幅较缓;市场博弈中,持货商初期挺价后因成交弱局部降价,形成 "报价上调 - 成交疲软 - 震荡调整" 格局。
二、区域价差与成交疲软的深层逻辑
区域价差反映供需错配而非运输成本主导:佛山 - 无锡、佛山 - 南昌价差分别为 - 100 元 / 吨、-90 元 / 吨,均低于两地汽运成本(250 元 / 吨、280 元 / 吨),无锡因周边供应过剩、南昌因本地货源不足,导致加工费区域性分化。成交疲软源于结构性矛盾:建筑用铝需求同比减少 150 万吨,新能源增量有限,下游企业仅维持刚需采购;同时铝价下跌引发贸易商抛售,投机性需求缺位,叠加沪粤价差收窄消除套利空间,市场陷入 "有价无市" 困境。
三、后市展望与策略建议
短期铝价受库存低位(电解铝锭降至 53.4 万吨)与宏观压力博弈,料维持震荡偏弱,若海外关税缓和或新能源需求超预期,存在技术性反弹可能;加工费上行空间受需求疲软制约,佛山、无锡等竞争激烈地区或回调,南昌等供应偏紧区域仍具韧性,能源价格持续上涨或再推升成本。区域价差方面,云南新增产能(2025 年预计 140 万吨)释放将加剧华南供应压力,或向华东传导促使佛山 - 无锡价差收窄,南昌需警惕周边货源流入冲击。综上,市场核心矛盾在于传统需求下滑与新兴需求接力不畅,以及区域供需错配下的成本转嫁。建议下游企业密切跟踪库存与政策动向,灵活调整采购策略;加工企业优化产能布局、提升技术降本,以应对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