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 "能耗双控" 政策导向下,作为我国藏区唯一电解铝企业,阿坝铝厂正以 5.5 亿元投资力度,全面实施 20 万吨电解铝及 15 万吨铝合金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 3.19 亿元,占总进度的 58%,其中 200 台电解槽全部改造投产,配套环保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预计 2025 年 6 月全面竣工。
地处岷江上游生态敏感区的阿坝铝厂,历经十五年运行后,面临设备老化、能效不达标等多重挑战。现有电解槽技术参数已难以满足 2025 年能耗基准要求,若维持现状将面临高额惩罚电价。更为紧迫的是,传统生产工艺导致粉尘排放压力突出,毗邻旅游胜地的特殊区位,对企业环保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企业委托行业顶尖科研机构制定了涵盖电解槽内衬优化、净化系统升级、铸造车间设备改造等 9 大类 38 项技术改造方案。通过采用新型节能型槽体结构、超浓相输送系统及智能化管控平台,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节约标煤 7740 吨,单位产品能耗下降 12%,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30% 以上。
作为阿坝州工业经济支柱企业,阿坝铝厂现有 20 万吨电解铝产能,其技术改造不仅关乎自身生存发展,更承载着区域经济转型使命。项目通过 "技术换空间" 策略,在现有 200 余亩厂区内,实现单位土地产出提升 40%,同时预留铝合金深加工发展空间,为后续形成 "电解铝 - 铝合金 - 高端铝材" 全产业链奠定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同步推进厂容厂貌提升工程,通过绿化景观改造、生产区封闭管理等措施,将工业设施与岷江生态带有机融合,打造 "花园式工厂" 示范样本。这一举措既回应了社会对高耗能企业环保形象的关切,也为藏区工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作为震后重建重点项目,阿坝铝厂的发展历程始终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企业现有员工中 40% 为少数民族,每年创造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 15% 以上。此次技改工程特别注重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通过减少高危岗位人员配置,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又为少数民族员工转岗技能培训创造条件。
随着项目推进,企业正积极布局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在厂区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满足 15% 生产需求。这种 "水电 + 光伏" 的绿色能源结构,不仅降低碳排放强度,更契合四川省 "水风光储一体化" 能源战略布局。
阿坝铝厂的转型实践,为西部高耗能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能耗指标优化,借助产业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生态治理重塑企业形象。数据显示,项目全部投产后,企业综合能效将跃居行业前 10%,单位产品利润提升 25%,为构建全国首个藏区绿色铝业基地奠定基础。
面对 "双碳" 目标下的产业变革,阿坝铝厂正以技改项目为支点,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其经验表明,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唯有将技术升级与区域特色深度融合,方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