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的洛阳万基铝加工铝箔车间,没有假期的静谧,只有轧机运转的持续轰鸣。刚完成交接班的工人迅速各就各位:主控台前,操作员紧盯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曲线,确保出口日本的双零铝箔厚度误差控制在微米级;质检区,工程师用高精度仪器反复检测产品表面光洁度;物流通道上,叉车穿梭转运原料卷,全程衔接无缝。
“全员到岗是节前就定下的规矩。”铝箔车间主任助理郭宁的声音被机器声裹挟,却透着坚定,“这批日本订单要求严苛,从退火温度到包装精度都有特殊标准,我们必须保证24小时不间断生产。”车间公告栏上,300%加班工资标准、免费三餐供应的通知格外醒目——这是企业对劳动者坚守的回馈,更是保订单的底气。
技术突围:高端铝箔的“洛阳创新”之路
生产线的高效运转背后,是企业多年积淀的技术硬实力。作为万基控股集团旗下核心子公司,这家投资85亿元打造的铝加工巨头,依托母公司“煤-电-铝”全产业链优势,将电解铝液直接送入生产线,比传统工艺减少15%能耗与二次损耗。在河南省新型铝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更多突破正在发生:
镜面铝破局:联合中铝材料院攻克“卡脖子”技术,研发的8014镜面铝反射率达95%以上,打破国外垄断,获10项发明专利,年销售收入超5.6亿元;
新能源攻坚:电池软包铝箔实现宽幅2150毫米量产,成为比亚迪、宁德时代产业链核心供应商,跻身国内市场第一梯队,部分规格产品掌握定价权;
绿色工艺革新:全油回收系统年减排油烟90%,循环水项目年节水3000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生产的环保铝箔远销欧盟。
数据见证:40亿营收背后的发展动能
“前九个月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10月订单排产已达满负荷。”副经理梁继东的话语透着自信。这份成绩单源于精准的市场布局:产品覆盖日本、欧洲等20余个国家,其中啤酒易开盖铝箔占据东南亚15%市场份额,电池箔坯料供应全球三大动力电池企业。
更深远的价值藏在细节里:车间里的进口轧机设备,搭配自主研发的轧制工艺,使双零铝箔成品率提升至9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每卷出口铝箔附带的“碳足迹报告”,成为敲开欧洲高端市场的钥匙——这是企业践行ISO环境管理体系,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的直接体现。
地方脊梁:从“工业航母”到发展引擎
万基铝加工的忙碌,是新安经开区绿色发展的缩影。这个河南省绿色工业园区内,企业以“含绿量”换“含金量”:通过铝渣回收系统年再生铝3000吨,相当于减少2.4万吨碳排放;与高校共建的产学研平台,年均转化3项以上科技成果,带动区域铝加工产业升级。
“假期不打烊,是为了全年‘不掉链’。”梁继东望着即将发往日本的货柜,语气坚定。当第一缕国庆晨光洒在车间银亮的铝箔卷上,这些承载着技术与汗水的产品,正成为洛阳制造走向世界的名片,更书写着地方企业以实干报国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