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片仓盖精准拼接、焊花在非洲的阳光下溅起璀璨弧线,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金结公司负责的华通安哥拉电解项目新鲜氧化铝仓与含氟氧化铝仓正式宣告封顶。这两座矗立在安哥拉本戈省奥德工业园的“钢铁容器”,不仅是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更是中企海外筑梦路上又一坚实脚印。
该项目位于安哥拉共和国本戈省西北部的巴拉杜丹德地区奥德工业园,距首都罗安达港约69千米。金结公司承担了主体工艺电解车间、110千伏供电开关站、整流系统、铸造车间等公用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重任。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公司在有色金属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推动公司在海外市场持续稳健发展。
巧设“米”字胎架,破解吊装困局
钢仓直径达14米,安装高度在15米至30米之间。为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速度,项目团队选择了地面拼装、高空组对焊接的施工方案。然而,如何运输拼装后的构件,以及确定构件最大可拼装重量,使其既满足现场机械吊装要求,又最大程度在地面完成焊接,成为项目团队在该节点面临的首个难题。
为攻克此难题,项目团队巧用智慧,在现场使用H型钢拼装成“米”字型临时胎架,并将其焊接在长度17.5米的运输车辆平板上。运输前,将拼装好的钢仓构件吊装到胎架上,此举既保障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又有效防止构件在运输中发生变形。同时,项目团队提前进行精密计算,设计好具体几块钢仓构件拼接为一个整体,并借助BIM技术模拟安装过程,确保吊装过程中吊车臂杆与构件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成功实现了吊装机械与构件地面焊接数量二者的最优平衡,顺利破解吊装难题。
严控焊接质量,筑牢钢仓根基
由于现场钢板来料为卷成一定弧度的仓壁板,大量构件焊接工作需在高空完成,恶劣的作业环境极易影响焊接质量。
为严格把控钢仓焊接质量,项目制定了一系列严格举措。要求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开展专项培训,强化焊工质量意识教育,提升其责任心与严谨工作态度。同时,依据设计要求和材料特性开展焊接工艺评定试验,以证明该工艺能够施工出符合要求的焊缝,并根据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制定详尽的焊接工艺规程。在原材进场前,项目团队对焊接原材料进行严格验收,确保焊条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要求,对焊条进行烘干、保温、发放和回收管理,对于暴露在大气中超过规定时间的焊材,必须重新烘干。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在焊缝外观检查合格后,依照图纸要求,采用无损检测手段对焊缝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全力确保焊接质量符合标准,为钢仓筑牢坚实根基。
精织“协调网络”,打通交叉梗阻
工期紧张,工作面狭长,现场交叉作业情况严重,如何当好“交通警察”,高效保障两个仓体在运输、吊装过程中,不影响烟道等其他专业正常施工,成为项目部面临的又一棘手难题。
为确保各项施工顺利进行,项目团队秉持“协调就是生产力,计划才是通行证”的原则,制定了高度整合、详尽的筒仓区域总进度计划,明确所有专业施工的关键路径、里程碑和相互依赖关系,避免各专业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出现。同时,从项目人员与业主代表中各选调一名现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明确其作为现场协调的绝对权威,拥有快速决策权。每天在班组早会前,组织各专业班组长召开15分钟碰头会,明确当天工作内容、工作重点、相关技术规范及可能存在的交叉作业等情况,班组长据此调整当日工作安排,并在班组早会上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有效保障了各项施工的正常推进。
从图纸上的线条到矗立现场的柱体钢仓,无数个日夜的精密测算、风雨中的坚守作业、跨文化团队的协同攻坚,都凝聚在这挺拔的仓体轮廓中。每一道焊缝都镌刻着“精益求精”的承诺,每一处节点都承载着“匠心建造”的担当。未来,华通安哥拉项目团队将继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后续工程顺利开展,让这座凝聚智慧与力量的工业地标,在安哥拉的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二十二冶人的责任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