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核心调整内容
2025年7月15日,商务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2025年第28号公告),对技术出口管理进行“一增一删一改”精细化调整,重点聚焦新能源与高端制造领域:
新增限制: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
将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纳入限制出口范畴,明确技术控制要点(如磷酸铁锂需满足“220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58g/cc、0.1C放电克容量>160mAh/g、首次库伦效率≥97%”等高性能参数)1012。
强化管控:锂资源提取技术
在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中新增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氢氧化锂技术、卤水提锂技术、含锂净化液制备技术等5项细则,同步更新金属镓技术标准(如修改“从氧化铝母液中提取金属镓”的工艺描述)712。
删除限制:推动建筑技术共享
删去中国传统建筑技术、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3项限制类条目,促进中国建筑技术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10。
二、调整背景与目的
此次调整是顺应技术发展趋势、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举措,核心逻辑包括:
技术安全与产业发展平衡:电池正极材料、锂资源提取等技术是新能源电池的核心工艺,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敏感领域,需通过出口管制防止关键技术外流10;
应对国际技术竞争:欧美近年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如收购全球锂矿、推动本土电池产能建设),中国通过技术管控巩固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维护“技术主权”17;
推动全球化合作:删除传统建筑技术限制,旨在促进中国优势技术的国际共享,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1。
三、对行业的影响
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竞争优势凸显
中国在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上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全球70%以上锂电池正极材料由中国生产),此次限制出口将强化头部厂商的技术壁垒,巩固其市场份额68。海外企业若想获取相关技术,需通过许可证申请或与中国企业合作,短期内可能面临产能扩张受阻、成本上升的压力8。
锂资源市场:欧美“有矿难炼精钢”困境加剧
中国掌握全球领先的锂资源提取技术(如“锂辉石低温硫酸法”使提锂成本降至欧美工艺的1/3),此次新增锂辉石提锂、卤水提锂等技术限制,将导致欧美锂矿开发陷入“有矿难炼精钢”的尴尬境地7。例如,欧洲车企若无法获得中国提锂技术,其锂盐成本将比中国高出30%以上,严重影响电池产能建设与市场竞争力8。
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巩固核心地位
此次调整将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向中国集中,国内企业可通过“技术+产业”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环节(如正极材料、提锂)的占比8。欧美虽试图通过加速研发替代技术(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应对,但短期内难以突破中国的技术壁垒8。
四、国际反应与长期趋势
美国:试图通过高价收购稀土企业(如计划斥资4亿美元收购本土稀土企业15%股份)、组建“四方关键矿产倡议”(联合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方式应对,但面临技术积累不足(西方精炼技术依赖中国,突破需10-20年)和时间差(中国可通过动态调整出口配额扰动全球供应)的双重挑战1。
欧盟:面临储能项目成本上升(因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封锁,项目成本或上升20%以上)、电池产能建设停滞(2030年规划的1500GWh电池产能中,750GWh磷酸铁锂产能可能无法实现)等问题,需重新审视供应链布局8。
长期来看,中国通过技术出口管制强化“技术主权”,将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向“技术主导型”转型,欧美需加速技术创新与合作,以应对中国的“技术壁垒”。
五、总结
此次《目录》调整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技术主权”意识强化的体现,通过精准管控关键技术出口,既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又巩固了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对行业而言,头部企业将受益于技术壁垒的提升,而欧美企业则需面对技术缺失带来的挑战。未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重构将进一步加速,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将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