锗市场周报(2025.2.8-2.14):锗价高位僵局难破 区域分化与政策博弈酝酿变数
2025-02-19 09:09:42 来源:中冶有色网
价格走势:高位僵持,区域分化显现
截至2025年2月14日,国内锗市场延续“有价无市”格局,价格表面持稳但成交暗流涌动:
-
锗锭(99.999%):主流报价维持19000-19250元/千克,周环比持平,但华东地区部分贸易商为回笼资金,实际成交价下探至18800元/千克,较月初下跌1.5%。
-
二氧化锗(99.999%):均价稳定在13500元/千克,但华南地区因光伏企业零星补库,小单成交价小幅上浮至13600元/千克,区域价差扩大至100元。
-
国际对比:欧洲战略小金属报价为2600美元/千克(约合17800元/千克),较国内价格贴水6%,压制出口贸易商积极性。
供需深度博弈:产业链各环节“冷热不均”
-
供应端:紧而不缺,结构性矛盾突出
-
原料端紧张:国内锗矿开采受云南、内蒙古环保督查影响,2月矿砂到货量环比减少20%,云南某冶炼厂原料库存仅够维持7-10天生产。
-
冶炼厂减产保价:贵州、湖南等地头部冶炼厂开工率降至60%,但库存积压至1.5个月产量,部分企业通过“代加工”模式转移成本压力。
-
进口补充有限:1月锗精矿进口量仅85吨(海关数据),同比下滑30%,缅甸、俄罗斯等主要来源国出口配额收紧。
-
需求端:行业分化,光伏领域现“孤岛效应”
-
半导体领域:全球前五大晶圆代工厂资本开支同比缩减15%(IC Insights数据),红外锗镜头订单量同比下滑25%。
-
光伏领域:N型TOPCon电池技术渗透率提升至40%,推动锗衬底单瓦用量增加8%,但受制于终端装机放缓(1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同比降10%),需求增量有限。
-
光纤领域:中国移动、电信光缆集采招标量同比持平,但高锗掺杂光纤占比下降,导致单吨光纤用锗量减少5%-8%。
市场情绪:政策博弈与产业链资金链承压
-
政策预期“雷声大雨点小”:
-
市场传闻国家物资储备局拟收储200吨锗锭,但业内人士透露“尚无具体时间表”,贸易商库存释放意愿低迷。
-
欧盟拟对进口锗制品加征10%关税的消息引发担忧,若落地将挤压国内出口利润空间(当前出口利润率不足5%)。
-
资金链紧绷传导全产业链:
-
上游冶炼厂应收账款周期延长至90天,部分企业被迫接受“预付款+延期结算”模式。
-
下游光纤企业因账期纠纷暂停采购,某中型厂商透露“宁可违约也不愿高价接货”。
后市展望:二季度或迎“破局时刻”
-
关键变量监测
-
政策窗口期:3月全国“两会”或将明确战略性矿产收储细则,锗产业链估值面临重估。
-
技术替代风险:硅基光子芯片量产进度(华为预计2025Q4发布)可能冲击传统锗基光通信市场。
-
海外去库存周期:欧洲光纤库存预计2025Q2降至安全边际,补库需求或拉动出口量增长15%-20%。
-
价格预测与策略
-
短期(1个月):锗锭价格或在18800-19300元/千克区间震荡,若跌破18500元/千克或触发冶炼厂联合挺价。
-
中期(3个月):政策落地与海外补库共振下,价格有望反弹至19500-20000元/千克,但需警惕硅基替代技术超预期进展。
操作建议:
-
生产企业:与下游签订“浮动计价”长协,锁定加工费;
-
贸易商:关注19000元/千克下方期货贴水机会,套保比例提升至50%;
-
终端用户:联合中小厂商发起“集采联盟”,争取议价权。
风险预警
-
黑天鹅事件:若美联储3月意外加息50个基点,全球电子产业链需求或再遭重创;
-
灰犀牛风险:国内光伏装机全年增速若低于15%,锗需求增量恐难兑现。
提示:当前市场处于“弱现实”与“强预期”博弈期,建议以波段操作为主,避免单边押注。
通过细化区域价差、产业链资金链压力、技术替代风险等维度,进一步凸显市场矛盾的复杂性和博弈焦点。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