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27日)中国电解铜市场呈现弱势调整格局,多数主要城市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仅重庆小幅上涨,广州维持持平。市场情绪受宏观经济预期偏弱及国际铜价波动拖累,供需两端表现平淡,整体价格重心略有下移。
今日中国电解铜市场整体呈现“弱势主导、分化小幅”格局,8个主要城市中7城下跌(占比78%)、1城上涨(占比11%)、1城持平(占比11%),下跌幅度集中在5-370元/吨——西安因当地供应过剩(新增产能释放)及下游制造业需求疲软跌幅居首,重庆因西南地区基建项目集中启动、下游铜材企业采购量增加成为唯一上涨城市,广州则受华南地区进出口平衡支撑价格维持稳定。具体到区域表现,西南地区(重庆)价格最高(79530元/吨)且涨幅明显(+80元/吨),主要受益于当地基建投资加速带来的短期需求释放;西北地区(西安)价格最低(79360元/吨)且跌幅最大(-370元/吨),源于当地电解铜产量过剩(新增20万吨/年产能投产)及下游家电行业需求低迷;华东/华北地区价格区间在79315-79495元/吨,跌幅较小(5-20元/吨),受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制造业稳定需求支撑波动温和;华南地区(广州)价格持平(79440元/吨),因进出口贸易活跃、铜材出口量增加抵消了国内需求疲软影响。与此同时,当日最高价格(重庆、武汉79530元/吨)与最低价格(济南79315元/吨)之间的价差约215元/吨,较昨日缩小约50元/吨,显示国内电解铜市场区域间供需格局趋于均衡,物流成本控制及贸易流通效率提升减少了区域价格差异。
宏观与外部因素方面,国际铜价拖累叠加国内经济数据不佳共同压制铜价——昨夜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铜期货价格下跌1.2%至8900美元/吨,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强(上涨0.5%)及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影响,拖累国内铜价跟随下跌;今日公布的8月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50.1(低于预期的50.3),显示制造业扩张力度减弱,进一步加剧了下游需求疲软预期。从供需端看,市场呈现“供应过剩、需求疲软”的格局:国内电解铜产量持续增加,7月产量达95万吨(同比增长8%),主要因江西、云南等地新增产能投产,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下游家电、汽车行业需求未见明显改善,7月家电产量同比下降3%,汽车产量虽同比增长1%但增速放缓,导致铜采购量减少;同时区域需求分化,重庆因基建项目启动需求增加,西安因制造业需求低迷需求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