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会议 产品 企业 资讯 视频 产业布局 技术 活动 商机 报告 企业名录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共青城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07月04日
2025
81020 160
20970 70
17000 75
22490 130
269000     0
当前位置: 中冶有色网 > 有色市场 > 日报 > 2025年7月3日电解铜市场日报
第三届全国核材料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   第二届中国微细粒选矿技术大会   2025中国结构材料大会暨第十一届全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第七届学术会议(盖章通知)   第五届全国异质材料焊接与连接技术交流会  

2025年7月3日电解铜市场日报

2025-07-03 17:10:39      来源:中冶有色网      责任编辑:韩泽楷
分享到:   
打印
    
复制链接

一、今日市场核心概况

2025年7月3日,国内电解铜市场延续高位上行态势,主要城市价格普遍上涨,涨幅介于130-250元/吨之间。其中,西南地区的重庆价格居首且涨幅最大,华北的北京、天津紧随其后,华东的济南则因供应相对充足,涨幅最小。国际铜价同步走强,LME铜价收涨1.2%至9980美元/吨,创近一个月新高,进一步支撑国内价格。

二、主要城市价格汇总(2025-07-03)

城市   价格(元/吨)   涨幅(元/吨)   区域特征
重庆 81155 +250 西南工业重镇,需求旺盛
北京 81070 +230 华北消费中心,库存偏紧
天津 80910 +230 北方物流枢纽,贸易活跃
上海 81020 +160 华东核心市场,联动国际
济南 80835 +130 周边冶炼厂集中,供应充足

三、价格上涨驱动因素分析

1. 供应端:铜矿短缺与冶炼成本支撑

近期,全球铜矿供应持续紧张,智利(全球第一大铜矿生产国)因暴雨引发的矿山滑坡导致产量环比下降8%,秘鲁则因劳资纠纷推迟了2个新项目投产。铜精矿供应短缺推高了冶炼成本(当前TC/RC费用降至-43美元/吨,冶炼厂普遍亏损),倒逼企业减产,支撑电解铜价格。

2. 需求端:中国内需韧性凸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占全球50%),近期电网投资(1-5月同比增长12%)、新能源车产业(6月销量同比增长35%)的高增拉动了电解铜采购需求。其中,重庆因本地新能源车企业(如长安汽车、比亚迪重庆工厂)的订单激增,电解铜日均采购量较上月增长20%,推动价格涨幅居首。

3. 宏观端:美元走弱与降息预期

美联储7月利率决议(7月31日)临近,市场定价9月降息概率超90%,美元指数今日下跌0.5%至100.2,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铜价受益上涨。国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强(今日中间价报7.02),也降低了进口成本,支撑国内价格。

四、区域分化原因解析

今日价格分化主要源于需求与供应的区域差异

  • 重庆(高涨幅):西南地区工业重镇,新能源车、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产业集聚,电解铜需求旺盛;而当地冶炼厂(如重庆渝江压铸)产量有限,需从外地调货,推高价格。
  • 济南(低涨幅):华东地区冶炼厂集中(如山东祥光铜业、烟台鹏辉铜业),供应充足;同时,当地传统制造业(如家电、机械)需求平淡,采购量减少,导致涨幅较小。

五、市场动态补充

  • 国际库存:LME全球显性库存今日降至9.8万吨,较上月同期下降15%,创2024年以来新低,加剧供应紧张预期。
  • 国内库存:上海期货交易所电解铜库存今日报10.5万吨,较上周下降2%,持续去库态势支撑价格。
  • 政策面:中国近期出台《关于促进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新能源车、电网等领域铜材应用”,有望进一步拉动长期需求。

六、短期展望与风险提示

1. 走势判断

短期国内电解铜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核心区间或在80500-81500元/吨(对应LME铜价9800-10100美元/吨)。若美联储降息预期兑现,美元进一步走弱,价格可能突破81500元/吨;若美国关税政策(9月拟加征25%进口铜关税)提前落地,可能抑制中国铜出口,增加国内供应压力,价格或回调至80500元/吨附近。

2. 关注要点

  • 美联储会议:7月31日美联储利率决议,若宣布降息,将强化风险资产偏好,推动铜价上涨;
  • 关税政策:美国关税细节(如是否包含中国铜产品),若涉及中国,将影响出口量;
  • 需求数据:中国6月社融、基建投资数据(将于7月中旬公布),若超预期,将验证内需强度;
  • 库存变化:LME、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是否持续下降,若库存降至9万吨以下,将加剧挤仓风险。

总结:今日国内电解铜价格上涨主要受供应短缺、内需韧性及宏观宽松支撑,区域分化因需求与供应差异所致。短期需关注政策与库存变化,建议下游企业合理安排采购,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周报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主编视角
更多+
热点
更多+
安徽霍桐仪器有限公司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