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会议 产品 企业 资讯 视频 产业布局 技术 活动 商机 报告 企业名录 研贸数据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共青城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09月04日
2025
80120 -405
20670 -90
16750 -25
22000 -270
272250 -1000
当前位置: 中冶有色网 > 有色市场 > 日报 > 2025年6月16日锂市场行情:锂矿、锂盐齐跌,金属锂僵持
2025全国煤化工科技创新与产业绿色发展论坛   2025全国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交流大会   第二届全国海洋工程及船舶材料技术交流会   第七届有色金属分析检测与标准化技术交流会   2025绿色低碳钢铁行业关键技术交流会   2025贺兰山新材料高端论坛   第二届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2025铅锌产业市场研讨会   2025微纳结构金属间化合物与高熵合金技术交流会   2025有色金属绿色选冶雁栖论坛  

2025年6月16日锂市场行情:锂矿、锂盐齐跌,金属锂僵持

2025-06-16 18:36:34      来源:中冶有色网      责任编辑:杨浩
分享到:   
打印
    
复制链接

一、市场综述

今日锂市场延续“矿端、化合物普跌,金属锂持稳”格局。锂精矿受供应增量预期与需求疲软拖累,价格普遍下探;锂化合物(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因成本支撑减弱、下游采购谨慎,价格集体回落;金属锂受供需博弈僵持影响,暂未出现波动。整体市场受全球供应过剩、终端需求淡季双重压制,价格下行压力持续。


二、细分市场价格动态

(一)锂矿市场:普跌为主,非洲、江西产区领跌

今日锂矿价格呈现“锂辉石、锂云母全面下行,磷锂铝石持稳”特征:

锂辉石精矿:非洲产区(3.0-6.0%品位)价格均下跌10/吨度,6%品位锂辉石精矿(美元计价)下跌8美元/吨;江西产区锂云母精矿(1.5-2.5%品位)同步下跌8/吨度。

磷锂铝石:非洲产区(6.0-8.0%品位)价格持稳,反映其因资源稀缺性,短期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驱动因素:全球锂矿供应增量预期(阿根廷、澳大利亚、非洲新产能释放)叠加下游锂盐厂库存高位,采购意愿低迷,矿端价格承压下行。


(二)锂化合物市场:集体回落,碳酸锂、氢氧化锂领跌

锂化合物价格呈现“全品类下跌,碳酸锂、氢氧化锂跌幅显著”:

碳酸锂:优质电池级碳酸锂(LiCO₃≥99.6%)下跌350/吨,电池级(≥99.5%)、工业级(≥99.2%)同步下调350/吨;

氢氧化锂:电池级(LiOH56.5%,粗颗粒、微粉)、工业级(粗颗粒)均下跌350/吨;

六氟磷酸锂、电解液:价格持稳,反映电解液环节因配方稳定、库存周转慢,短期对锂价波动传导滞后。

核心逻辑:下游电池厂因终端新能源汽车、储能排产增幅有限(6月排产环比增≤5%),普遍以长协+客供模式提货;上游锂盐厂受锂矿降价、成本支撑减弱影响,被动下调报价,市场成交重心持续下移。


(三)金属锂市场:供需僵持,价格暂稳

电池级、工业级金属锂(99.9%)价格均保持不变。当前金属锂市场呈现“供应端惜售、需求端观望”博弈:原生金属锂企业因成本压力(关联碳酸锂价格),挺价意愿强;但下游合金、高端电池领域需求疲软,采购量难以放大,价格暂维持僵持。


三、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层面

供应端:全球锂矿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12-28%(阿根廷、澳大利亚、非洲为主),国内锂盐厂开工率维持高位(电池级碳酸锂开工率≈75%),供应过剩压力持续放大。

需求端:新能源汽车(6月国内销量预计环比增3%,低于往年同期5%均值)、储能(海外订单增速放缓)需求淡季特征显著,下游去库存周期延长。


(二)成本与政策

成本联动:锂矿价格持续下跌(非洲锂辉石较年初跌超20%),导致锂盐厂生产成本下移,价格调整空间打开。

政策约束:国内锂电回收政策逐步落地(如《动力蓄电池回收管理办法》),再生锂供应占比提升(预计2025年达18%),进一步压制原生锂价格。


(三)库存与情绪

库存压力:国内主流锂盐厂库存周期超45天,部分企业为去库存选择“暗降”促销。

市场情绪:机构普遍看空短期锂价(大和资本预计2025LCE价格或跌至7-7.5万元/吨),贸易商出货意愿强于采购,加剧价格下行。


四、后市展望

短期来看,锂市场将延续“供需过剩、价格承压”格局。

利空主导:供应增量、需求淡季、库存高位三重压力下,锂矿、锂化合物价格或继续小幅下行。

潜在利好:若7-8月新能源汽车旺季需求启动,或阶段性提振价格,但需观察终端消费复苏力度。

中长期需关注“海外新产能落地进度、国内回收体系放量、新能源政策刺激”三大变量:若供应过剩持续超预期,锂价或测试企业成本底线(部分高成本矿山、云母提锂企业已逼近亏损线);反之,政策驱动需求回暖或带动价格反弹。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周报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主编视角
更多+
热点
更多+
北京霍桐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