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
          -730
           
       90
          90
           
       50
          50
           
       30
          30
           
       250
          250
           
       
        
     
  
                             
                         打印
打印 复制链接
复制链接从当前市场预期与供需格局来看,2026年铝价已进入明确的上升通道,核心逻辑在于供需关系从过剩收缩向缺口隐现转变。根据30位分析师的预测,202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现货铝均价将达2679美元/吨,较7月预测上调3%,而头部机构更显乐观,华泰证券将目标看向3200美元/吨,美银则预计同年第四季度价格可触及3000美元/吨。供需层面的质变尤为关键,此前预测的2026年全球铝供应过剩量从28.15万吨收窄至25万吨,美银与华泰证券甚至认为这一格局将进一步逆转为短缺,缺口规模可能在29.2万至84.3万吨之间,这意味着2023-2025年的供应过剩周期或将正式终结。支撑这一趋势的核心驱动力可概括为“三驾马车”,即中国产能触及政策天花板、新能源领域需求爆发式增长,以及全球铝库存处于历史低位。
从供应端来看,增长停滞的硬约束已十分明显。作为全球最大铝生产国,中国的铝产量已逼近每年4500万吨的政府规定上限,2025年同比增速仅能维持在2.3%左右,未来进一步扩产的空间基本消失。与此同时,出口退税政策取消叠加产能限制,使得中国未锻造铝出口量逐步回归历史中位水平,这进一步收紧了全球市场的供给。海外市场的产能增量同样难以填补缺口,2026年印尼预计新增68.5万吨产能,但受电力配套不足影响,相关项目已延迟18个月;欧美地区新增产能约39.7万吨,却因能源成本高企导致复产进度缓慢,两者叠加下全球全年新增产能仅约108万吨,增速1.9%,显著低于2.3%的需求增速预期。库存层面的支撑也在持续显现,目前全球铝库存处于7年低位,美国中西部铝溢价持续攀升,反映出关税成本向终端传导的态势,而欧洲市场可能因南非Mozal冶炼厂停产,损失8%左右的进口量,进一步加剧区域供给紧张。
需求端的增长动力则主要来自新能源革命催生的结构性爆发,三大高增长领域成为需求主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单车用铝量较传统燃油车提升40%,以特斯拉Cybertruck为例,单车用铝量已达350公斤,预计2026年该领域全球铝需求占比将超过20%;光伏领域,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有望突破400GW,对应的铝需求将超500万吨,其中铝制边框与支架占光伏组件成本的15%,成为关键需求来源;数据中心领域,单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用铝量可达千吨级,随着AI算力扩张推动散热系统需求激增,铝的导热特性使其在该领域的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区域需求呈现双轮驱动格局,中国市场依托电网升级与光伏装机规模扩大,2026年铝需求增速预计维持在2.1%,继续创历史新高;欧美市场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倒逼企业加强铝采购竞争,欧洲则在财政刺激政策推动下,铝需求逐步触底回升,形成与中国市场的协同增长。
成本端的约束进一步强化了铝价的韧性。电解铝生产对电力依赖度极高,吨铝耗电量达1.3万-1.5万千瓦时,而中国水电铝占比仅30%,能源结构对成本的支撑有限;欧美地区电力成本较中国高40%,美国铝业甚至因成本倒挂问题陷入电网资源争夺。替代效应的加成也不容忽视,当前铜铝价比已接近4.0的关键节点,市场普遍认为,一旦这一比值突破4.2,将触发铝对铜的大规模替代,进一步放大铝的需求空间。
在风险层面,仍需关注三大潜在变量对市场的影响:供应超预期风险主要来自中国若放宽产能上限可能带来的供给增加;需求疲软风险与欧美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相关,若复苏进度滞后,可能抑制铝的消费需求;贸易摩擦风险则集中在关税政策调整,一旦相关政策发生变化,将直接冲击铝的进出口贸易,进而打乱全球供需平衡。正如渣打银行分析师苏达克希娜・乌尼克里希南所言:“成本与供应的动态约束,叠加新能源需求的长期增长,将使铝价获得跨周期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