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18号公告,宣布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GB29741—2025)获得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修订与实施,标志着我国铝电解行业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标准修订的背景与紧迫性
国家标准《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于2013年首次制订发布,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在这十余年间,铝电解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安全生产事故仍时有发生,暴露出旧标准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2022年11月19日,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宁东铝业分公司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造成1名外委服务单位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事故调查结果显示,死者在滚筒清理机未停机状态下打开检修门,将二层平台清扫出的积灰倒入灰仓时被卷入磷铁环清理机主动挂胶轮与滚筒轨道之间。这起事故暴露出在设备检修、人员操作规范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也凸显了修订安全标准的迫切性。
随着铝电解行业的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电解铝产量已达4400.5万吨,同比增长4.6%,总计直流电流消耗4950.6亿kWh。如此巨大的生产规模和能源消耗,对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行业面临着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亟需通过标准修订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标准的核心变化与技术创新
与2013年版相比,《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GB29741—2025)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构建了覆盖铝电解全流程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在厂房设计方面,新标准充分考虑了铝电解槽大型化的趋势,针对400kA及以上大型预焙槽的安全距离、结构强度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一变化回应了行业发展实际,2013年版标准发布时,400kA电解槽刚刚开始推广,而如今已成为主流设备。新规范对厂房的通风、防火、防爆等设计进行了全面升级,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电解槽大修环节历来是安全事故高发区,新标准对此作出了详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大修作业流程,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加强作业人员培训。特别强调了对高温、有毒有害环境下作业的安全防护,引入了智能化监控手段,实时监测作业环境参数,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在阳极组装方面,针对2022年青铝宁东分公司事故暴露的问题,新标准明确规定了设备检修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必须在设备停机状态下进行清理和维护作业,并设置必要的安全联锁装置。这一规定直指事故根源,将有效防范类似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烟气净化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新标准对此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企业配备高效的脱硫、除尘设备,还引入了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同时,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实现无害化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充分融入了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要求。随着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铝电解行业的推广,新标准鼓励企业建立数字孪生工厂,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生产数据,实现对氧化铝浓度、槽温等关键参数的精准预测和控制,提高生产安全性和效率。例如,基于Transformer和BiLSTM算法的氧化铝浓度预测模型,能够提前预判潜在风险,为安全决策提供支持。
全流程风险管控与绿色低碳转型
《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GB29741—2025)的一大亮点是构建了全流程、全要素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在生产运行阶段,新标准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类风险的辨识、评估和分级,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同时,强化了对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预警,要求企业配备必要的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设备检修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新标准对此作出了详细规定。要求企业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和应急预案,加强检修作业的全过程管理。特别强调了对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的安全管控,要求落实作业许可制度,配备监护人员和必要的救援设备。
在烟气净化系统管理方面,新标准不仅关注污染物排放控制,还强调了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要求企业定期对净化系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稳定可靠运行。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净化技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铝电解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通过严格的能耗和排放管控,促使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铝生产每吨铝排放约11.2吨二氧化碳,阳极净耗超400kg。新标准的实施将推动企业采用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逐步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标准实施的保障机制与行业影响
《铝电解安全生产规范》(GB29741—2025)的修订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此次标准修订由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共同完成。这些单位在铝电解生产、安全环保、设计研究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保障新标准的有效实施,政府监管部门将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企业需要在2026年2月1日标准正式实施前,完成设备改造、制度修订、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参考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的经验,企业可以通过实施"智安工程",在高危作业场景实现机械代人,投入安全培训矩阵建设,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新标准的实施将对铝电解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将显著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通过全流程风险管控和先进技术应用,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次,将加速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再次,将提升我国铝电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
对于企业而言,新标准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短期内可能需要增加安全投入,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符合新标准要求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