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会议 产品 企业 资讯 视频 产业布局 技术 活动 商机 报告 企业名录 研贸数据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共青城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08月08日
2025
79155 10
20700 -30
16750     0
22550 180
267250 -250
当前位置: 中冶有色网 > 有色市场 > 行业资讯 > 耐火材料行业:在挑战中寻求突破与发展
2025全国煤化工科技创新与产业绿色发展论坛   2025全国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交流大会   第二届全国海洋工程及船舶材料技术交流会   第七届有色金属分析检测与标准化技术交流会   2025绿色低碳钢铁行业关键技术交流会   2025贺兰山新材料高端论坛   第二届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2025铅锌产业市场研讨会   2025微纳结构金属间化合物与高熵合金技术交流会   2025有色金属绿色选冶雁栖论坛  

耐火材料行业:在挑战中寻求突破与发展

2025-08-08 17:27:12      来源:中冶有色网      责任编辑:王欣悦
分享到:   
打印
    
复制链接

  近日,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李永全表示:“我们热切期盼钢铁行业‘反内卷’取得成功,只有钢铁行业的经营环境改善了,耐火材料才能在产业链里有自己的地位和发展,这一点是与钢铁行业休戚与共的。”耐材行业体量不大,却是支撑钢铁、有色、水泥、石化等高温工业高效运行的“幕后基石”。据了解,钢铁行业贡献约70%的耐火材料需求。如今,国内粗钢产量下降,对耐材的需求随之减少,耐材出口也面临更多反倾销压力,出口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的局面。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新挑战,耐材行业该如何应对?

  共生共荣的行业镜像

  在一定程度上,耐火材料行业面临的问题比钢铁行业更具挑战性。当前,钢铁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减量发展”,钢铁业对耐材的需求自然减少。同时,由于耐材自身技术进步,近年来吨钢耐材消耗量持续下降,这倒逼耐火材料行业同步踏上“减量、提质、品种结构和总量的再平衡”的转型之路,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根据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耐火材料主产区耐火材料(制品+原料)总产量为2809万吨,同比下降5.89%,总销售收入为977.96亿元,同比下降5.66%左右。“但2025年以来,耐材企业不再无谓追求没有利润的合同,不再主动参与低于成本价竞争,这是耐材行业与去年相比非常大的一个变化。”李永全在采访中指出,“这个过程中,我相信,头部企业还会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整个行业在朝着健康、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2025年上半年,随着钢铁行业利润情况的改善,耐火材料作为钢铁行业服务性、支撑性的细分行业,经营效益最差的时段正在过去,行业形势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合力突围的“破内卷”之道

  李永全认为,无论是钢铁还是耐材行业,都既是内卷的参与者,也是内卷的受害者,内卷给各行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健康持续运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为促进高质量发展,耐材行业需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特别是钢铁、光伏、水泥等领域的反内卷措施,和合共赢,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协同,进一步遏制“链条内卷”。

  他建议,耐材行业在供给端上,要通过国家政策引导、企业自律、行业协会协调方式,主动优化产能结构,避免无效供给冲击市场。这不仅是响应国家“反内卷”的政策号召,更是行业自救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耐材行业需要在稳固钢铁市场业务基本盘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要在新材料领域、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化工领域等开拓市场,求得市场的再平衡,为高温领域提供高性价比、定制化服务。”李永全强调。

  对于耐材企业而言,当前恰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市场不再是原来简单“拉合同”就能发展的格局。所以,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综合成本,筑牢生存根基。另外,作为一个服务型行业,耐材企业要找到自身独特的市场定位,形成独门绝技,服务好钢铁等高温工业,才能在市场中寻得一席之地。

  淬火重生的新篇章

  李永全介绍,当前耐材行业兼并重组处于一个安静期,过去一两年行业内没有发生较大的兼并重组,说明耐材行业正处于以“量”发展转变为以“质”发展的过渡期。

  在这一阶段,耐火材料行业的重点,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促进高温工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二是以产品创新和智能化发展为抓手,推动产品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他认为,只有当“反内卷”理念在产业链上下游深入贯彻,过剩产能被实质性、市场化地出清,行业竞争回归理性,才会给龙头企业提供更有利的兼并重组整合环境——未来的兼并重组将不再是简单的规模叠加,而是围绕核心技术、高端人才、区域布局和全球市场的战略性整合。李永全进一步补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良性循环的过程,需要市场的力量来推动。”

  他最后强调,耐材与钢铁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当钢铁行业走出“内卷”困局,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时,耐材行业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而这个春天,一定是建立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碳排放的约束、政府的宏观引导、行业的自律、创新与和合共赢基础之上的。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日报
更多+
周报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主编视角
更多+
热点
更多+
北京霍桐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