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电解铜市场延续涨势,主要城市价格集体上行。全国10个核心城市电解铜均价约78790元/吨(含税),较上一交易日上涨约495元/吨,涨幅超0.6%。其中,重庆价格领跑全国,济南价格最低,但整体价差缩小至310元/吨(昨日价差约280元/吨),显示区域供需格局趋于均衡。
普涨格局下,所有监测城市均实现上涨,涨幅区间为470-530元/吨,其中武汉(+530元/吨)、西安(+510元/吨)、沈阳(+520元/吨)涨幅居前,广州(+470元/吨)涨幅最小;其驱动因素涵盖需求端、供应端及宏观面,需求端方面,新能源产业(电池、电机、充电桩)及家电行业(空调、冰箱)进入传统旺季,铜材采购量增加,部分企业提前补库应对“金九银十”需求高峰;供应端上,国内铜矿产量增长缓慢(1-6月同比仅增1.2%),叠加智利、秘鲁等主产国矿山罢工事件(如智利Escondida矿罢工持续10天),进口铜供应收缩,支撑价格上行;宏观面上,美元指数(DXY)昨日下跌0.3%至99.2,以美元计价的LME铜价上涨1.1%至9200美元/吨,带动国内沪铜主力合约(CU2510)上涨0.8%至78500元/吨,传导至现货市场。
地区方面,西南地区(重庆)价格最高(78945元/吨),主要因西南地区新能源企业(如四川宁德时代、重庆长安汽车)集中,铜材需求旺盛,且运输成本较高(从华东到西南的物流费用约150-200元/吨),推高当地价格;华东地区(济南、上海)价格较低(济南78635元/吨、上海78830元/吨),因华东是国内铜加工产业集群(如浙江、江苏的铜杆、铜线企业),供应充足,且港口(上海港、宁波港)进口铜到货量较大,压制价格涨幅;华中地区(武汉)涨幅最大(+530元/吨),因武汉及周边地区(如长沙、郑州)家电企业(如美的、格力)近期订单增加,铜材采购量大幅上升,推动价格快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