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电量来看,中国的表现堪称惊艳。2024年,中国总发电量首次突破10万亿千瓦时大关 ,达到10.1万亿千瓦时。这一数字意味着,地球上每生产3度电,就有大约1度是由中国贡献的。对比之下,美国 2024 年总发电量约为 4.3 万亿度 ,仅为中国的 42.5% 左右;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发电量为 1.82万亿度 ,与中国的差距十分显著。
用电量方面,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5万亿度 ,一骑绝尘,相当于美国(4.3 万亿度)和印度(1.82 万亿度)的总和再翻个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用电占据了用电总量的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占比高达64.8% ,光是电解铝生产就吃掉5000亿度电,相当于整个西班牙的年用电量。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普及、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等因素,使得居民用电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与之相比,美国虽然是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但其第三产业占GDP 的75% ,金融、法律咨询等低耗能产业贡献了主要产值,创造1万美元GDP,中国需要消耗516度电,美国只需146度 ,这也导致其用电量相对中国没有那么高。印度尽管人口众多,电力需求增长迅速,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备、电网覆盖率不高、电力分配不均等问题,人均用电量仅0.1万度 ,相当于中国2003年水平。
发电实力:数据惊人
中国发电领域的发展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截至2024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 ,这一数字相当于20 多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之和(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 )。与过去相比,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实现了飞速增长,在短短几十年间增长了数十倍,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在发电结构上,中国形成了多元化的发电格局。火电作为传统主力电源,2024 年装机容量达 14.44 亿千瓦 ,占比 43% ,发电量为 6.2 万亿千瓦时 ,占比 62.6% ,同比增长1.5% 。尽管火电占比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有所下降,但在当前能源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在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电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水电装机容量达4.36 亿千瓦 ,占比13.2% ,发电量1.5万亿千瓦时 ,占比14.8% ,同比增长14.0%。像三峡水电站这样的世界级水电工程,年发电量可达1000亿千瓦时以上,为中国电力供应提供了稳定且清洁的能源支持。此外,中国在水电建设技术上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坝建设、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等技术不断突破,白鹤滩水电站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代表了当今水电设备制造的最高水平。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发展势头更是迅猛。2024 年,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发电量 1.0 万亿千瓦时,占比10.3%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 ,同比增长45.2% ,发电量0.8万亿千瓦时 ,占比 7.9% 。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并且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机容量0.61亿千瓦 ,发电量 0.4万亿千瓦时 ,占比4.4% 。中国核电技术不断发展,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创新,华龙一号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成功落地应用,标志着中国核电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电网:庞大、坚强、智能
中国电网规模堪称世界之最,截至2023年底,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92万公里,这些输电线路如同巨大的动脉血管,将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变电容量也在持续增长,不断提升电网的电力转换和分配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更是举世瞩目,已建成 “19交20直” 特高压工程体系 ,输电长度超过4万公里 ,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圈。特高压技术是输变电技术的 “金字塔尖”,中国不仅是全球唯一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装备制造能力并将其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我国±1100 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它将新疆的电力跨越数千公里输送到安徽,有力地促进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智能电网发展方面,中国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电网。截至2024年,智能电表的安装覆盖率达到 98.5%,每天能产生海量的用电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电网企业可以更精准地预测电力需求,优化电力调度,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同时,智能电网还能更好地适应新能源接入,通过智能控制和调节,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减少弃风、弃光现象。
新型电力系统:保障供电可靠
2024年,全国供电系统用户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了 99.924%,这意味着全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仅为6.71小时/户 ,同比减少1.12小时/户;用户平均停电频率为2.12次/户 ,同比减少0.18次/户。在城市地区,供电可靠性更高,部分发达城市的核心区域年停电时间甚至进入1分钟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2024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也提升至99.9%。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和先进技术手段。在电源侧,不断优化电源结构,增加火电、水电、核电等稳定电源的装机容量,同时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在电网侧,持续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和抗灾能力。在技术保障方面,中国独创的 “三道防线” 技术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型能源:促进绿色发展
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型能源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在新型能源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卓越的成就,已成为全球新型能源发展的引领者。
从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数据来看,新型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9.5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 58.2%,这表明中国能源结构正在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在新型能源发展中也有许多技术突破。例如在风电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容量风电机组不断涌现,海上风电单机容量已达到16兆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持续提升,目前 PER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超过23%,TOPCon、HJT 等新型高效电池技术也在加速产业化应用。此外,中国在储能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不断成熟,成本持续下降;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也在积极推进。
中国电力成本:优势明显
在电力成本方面,中国也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中国居民用电价格大概卡在0.6元/千瓦时左右 ,工商业电价也就是在1元线波动,而且只有更便宜的,没有更贵的。相比之下,美国居民用户电价为0.175 美元/千瓦时(约折1.2元/千瓦时),商业用户电价为0.136美元/千瓦时(约折0.9元 / 千瓦时),中国居民电价差不多是美国的一半。在工业电价上,中国的优势更加突出,中国每度电约为德国工业电价的1/5。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024年全国煤炭产量约47.6亿吨 ,占全球产能50%以上,为火电提供了稳定且相对廉价的能源供应。水电方面,中国水能资源丰富,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电成本相对较低。
其次,技术进步降低了电力成本。特高压输电技术减少了电力传输损耗,提高了输电效率 ;智能电网技术实现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运营成本;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持续下降。
最后,规模效应也是重要因素。中国庞大的电力市场规模,使得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等能够通过大规模生产和运营,降低单位成本。
以上这些我国的电力数据和实况,都足以说明中国电力行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这离不开每一位电力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作为中国电力大行业中的一员,期待中国电力创造更多的奇迹,为全球能源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