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4 日,《上海市大宗商品贸易转型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 - 2027 年)》发布,推动上海大宗商品贸易全方位转型。
一、设定总体目标,构建市场体系
方案规划到 2027 年,上海大宗商品贸易规模突破 10 万亿元。以 “上海价格” 定价的有色金属交易规模,在全球交易量占比提升,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影响力扩大。上海将依托国内市场优势,打造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定价、风险管理中心及供应链枢纽。整合要素市场、交易平台等资源,联动国内大宗商品基地,构建多层次、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商品市场体系,成型现代大宗贸易服务体系,实现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升级。
二、多举措拓展品类,培育增长动能
(一)聚焦新兴产业,扩大金属交易规模
针对新兴产业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方案提出扩大铜、铝等重点金属交易规模。鼓励国内外有上游资源的企业扩大货源投放,也鼓励交易服务平台丰富业务、提升效率,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交易,做大市场规模。
(二)传统品种求新,开拓新兴市场
对于钢铁类大宗商品,方案支持交易服务平台及企业打通国内外市场。鼓励企业建设海外仓储物流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如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建仓储中心,配送国内过剩钢铁产品,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三)打造新兴金属集散地
在锂、钴、镍等新兴金属领域,上海加快健全期货品种序列,引导产业客户参与交易,促进期现市场联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完善期货交易规则,吸引产业客户,就能形成价格发现机制,吸引现货贸易商,使上海成为新兴金属集散地。
(四)创新能化品种业务模式
能源化工领域,方案提出扩大人民币结算的油气采购交易规模,创新推出进口液化天然气窗口一站通等交易服务,提升上海在全球能源化工市场话语权,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地位提升,增强贸易竞争力。
(五)健全新能源品种服务体系
上海支持临港建设大宗商品贸易集聚区,打造氢基绿色能源交易平台。优化绿氢等绿色能源交易方式,完善贸易、物流等服务功能,建立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吸引国内外企业,扩大交易规模,引领新能源大宗商品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