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精河工业园区的化成箔综合体二期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10 条生产线正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预计 4 月底将正式投产。作为新疆首个集电子材料、清洁能源与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该工程通过创新 “产业 + 新能源” 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该项目由新疆安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达 40 亿元,规划建设 140 条化成箔生产线、200 亩生态农业大棚及 100 万千瓦光伏发电站。其核心技术在于将化成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梯级利用:高温蒸汽通过集中供暖系统覆盖河西片区 6000 余户居民,低温热能则用于农业大棚温控,实现年节约标煤 3.2 万吨。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年产化成箔 4000 万平方米、绿色电力 15 亿千瓦时,形成 “电子材料 - 清洁能源 - 生态农业” 的闭环产业链。
作为铝电解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化成箔生产技术长期被日本、韩国企业垄断。该项目引进国内首条智能化中高压化成箔生产线,采用自主研发的电化学腐蚀工艺,使铝箔比表面积提升 40%,产品厚度控制精度达 ±1.5 微米。目前已建成的 10 条生产线配备 AI 质量监控系统,单条线生产效率较传统工艺提高 35%,产品合格率突破 99.2%。
随着二期工程投产,精河县将形成以化成箔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周边配套企业正加速布局:新疆国容电子年产 3000 万平方米化成箔项目已开工建设,配套的钛阳极材料基地即将落地。园区同步推进 “绿电直供” 改革,通过 100 万千瓦光伏电站与储能系统联动,将企业用电成本降低至 0.28 元 / 度,较传统电价节省 40%。这种 “新能源 + 新材料” 的协同模式,预计带动就业超 1200 人,年创造利税 2.1 亿元。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新疆在电子材料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为西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创新范式。未来,精河县将继续深化 “双碳” 战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