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0 日,贵州成黔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共建的 "贵州铝产业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在贵阳正式揭牌成立。作为贵州省属国企与 "双一流" 高校深度合作的产学研创新平台,该中心将围绕铝土矿绿色开发、低品位矿高效利用、智能化开采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着力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推动贵州铝工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六大核心课题 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揭牌仪式上,创新中心发布了首批《清镇低品位铝土矿脱硅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 6 项重点攻关课题,覆盖资源开采、选矿提质、绿色工艺及行业标准制定等多个维度。其中,针对播州白岩沟高硫高碳难选铝土矿的专项技术攻关,将重点突破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分选技术;而《贵州省铝土矿地方标准制定研究》则旨在构建符合贵州资源特征的标准化体系,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校企协同打造技术策源地
成黔集团作为贵州省属骨干企业,在遵义播州、务川等地拥有 16.95 平方公里铝土矿资源,形成了集采矿、选矿、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矿业学院等学科团队长期深耕铝土矿高效利用领域,在矿物加工、材料工程等方向具备显著科研优势。双方通过共建创新中心,将整合企业现场实践经验与高校理论研究能力,形成 "实验室 - 中试基地 - 产业园区" 的技术转化闭环。
瞄准产业痛点 推动技术革新
当前贵州铝土矿开采面临品位下降、伴生矿难选等问题,传统工艺难以满足绿色发展需求。创新中心将重点突破三大技术方向:一是开发低品位矿脱硅提铝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 15% 以上;二是攻关高硫高碳矿浮选工艺,降低选矿成本 20%;三是构建智能化开采系统,实现矿山安全事故率下降 30%。这些技术突破将有效缓解贵州铝工业资源约束,助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深化产学研合作 赋能产业升级
近年来,贵州大学通过 "科技副职"" 科技专员 " 等机制,已与多家涉铝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此次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校企合作进入新阶段。双方计划三年内投入 5000 万元研发资金,共建铝土矿绿色开发中试基地,并联合培养 50 名专业技术人才。成黔集团负责人表示,中心成果将优先应用于企业现有 35 万吨磷矿及 12 万吨磷矿砂生产线,预计新增年产值 2 亿元,利税 3000 万元。
随着创新中心的正式运营,贵州铝产业将加速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通过攻克一批 "卡脖子" 技术,推动铝土矿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为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