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 会议 产品 企业 资讯 视频 产业布局 技术 活动 商机 报告 企业名录 研贸数据
郑州天一萃取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共青城瑞钛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08月19日
2025
79300 190
20600 -160
16700     0
22340 -140
266750 500
当前位置: 中冶有色网 > 有色市场 > 企业动态 > 聚力科技创新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5全国煤化工科技创新与产业绿色发展论坛   2025全国有色金属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交流大会   第二届全国海洋工程及船舶材料技术交流会   第七届有色金属分析检测与标准化技术交流会   2025绿色低碳钢铁行业关键技术交流会   2025贺兰山新材料高端论坛   第二届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2025铅锌产业市场研讨会   2025微纳结构金属间化合物与高熵合金技术交流会   2025有色金属绿色选冶雁栖论坛  

聚力科技创新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5-08-14 17:05:57      来源:中冶有色网      责任编辑:王欣悦
分享到:   
打印
    
复制链接

  2025年上半年,中钢洛耐紧扣宝武“新阶段、新战略、新模式”部署要求,深入落实“一专两转三增三减”经营思路,将科技创新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各经营单元聚焦市场开拓与降本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产线成本持续优化,经营业绩同比提升,公司在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迈出关键步伐

  3月25日,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会议在中钢洛耐成功召开。多名院士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实验室发展擘画

  蓝图。实验室由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共建,整合了三方科研优势。

  会上,专家们肯定了实验室建设方案,认为其在重组后具备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有条件建成特色突出的国际一流先进耐火材料实验室。专家们还围绕研发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人才引育、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及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中国宝武明确将从人力、财力、政策层面全面保障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迅速行动,与中国宝武签订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双方权责,共同推进实验室短期、中期和长期任务落地,这一举措为实验室的稳定发展和高效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双线突破

  上半年,中钢洛耐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重型燃气轮机用隔热瓦项目在国内机组实现整机应用验证,截至6月份整机稳定运行8000EOH,寿命达到预期,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5月向国外交付产品300块。这一成果不仅体现了中钢洛耐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薄带连铸用关键功能耐火材料布流水口突破关键技术,试用效果获客户高度认可。该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为实现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中钢洛耐在高温工业领域的研发硬实力。

  在科技成果奖项申报方面,上半年累计参与申报各类科技成果奖项7项,其中冶金科技奖3项,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2项,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技术革新奖2项。这些奖项的申报是对中钢洛耐科研工作的认可,也将激励科研人员继续勇攀科技高峰。

  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截至6月底,公司累计签订“四技”合同35项,合同总额达825.44万元。横向项目“h-BN/ZrO₂复合材料的电磁场辅助烧结关键技术开发”顺利通过验收。“F级燃气轮机燃烧室用陶瓷瓦块”等11项成果完成转化奖励核算,推动科研成果加速向产业价值转化,让科技创新的成果切实落地,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协同创新机制释放聚合效应

  上半年,中钢洛耐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模式,通过多维度合作激活创新动能。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推进核用耐火材料研究,加快陶瓷电熔炉玻璃固化等课题研发。玻璃固化技术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高放核废液处理方法,陶瓷电熔炉是实现该技术工艺的关键设备,中钢洛耐在该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核能安全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4月举办特钢企业高端耐火材料市场对接会,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桥梁,推动耐材产品与特钢生产需求精准匹配。这种对接会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协同发展。

  下一步,中钢洛耐将依托宝武生态圈协同优势,苦练内功,实施“制造+服务”的商业模式,持续强化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核心引擎,助力中钢洛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我国高温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
        中冶有色网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客户需自主判断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关后果。本报告版权归中冶有色网所有,仅限客户自身使用。如需引用,须联系申请授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发布、篡改本报告。中冶有色网保留追究任何侵权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日报
更多+
周报
更多+
研究报告
更多+
主编视角
更多+
热点
更多+
北京霍桐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