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宇树科技副总经理杜鑫峰指出,机器人进入工厂执行复杂、繁重且重复的工作,是未来行业发展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当下,机器人的应用已广泛渗透至能源、交通、消防、应急以及生活娱乐等诸多场景,为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性。
就在9月15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宇树科技、具身智能基地公司、国网浙江华电研究院四方强强联合,共同签署了“电力+具身智能”框架合作协议,正式开启在电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深度探索与合作。根据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将紧密围绕电力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平台建设、科技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这四大核心维度,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旨在推动电力行业与具身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变革。
杜鑫峰表示,随着近两年AI大模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显著转变,从以往的“打通关”模式逐渐演变为“分工”模式。硬件公司专注于机器人硬件的研发制造,专业模型公司负责模型训练,行业应用则由具备专业场景经验的团队进行针对性训练。最终,只需将成熟的机器人硬件与适配的模型相结合,就能快速实现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这一模式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人形机器人在2024年和2025年的迅猛发展,并且杜鑫峰认为,这种模式在未来还将持续引领行业实现更大的突破。
宇树科技在这一发展格局中,明确自身定位为硬件本体供应商,并致力于提供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小脑”解决方案。据宇树科技此前发布的官方声明显示,2024年,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这部分业务的销售收入约占总销售收入的30%;四足机器人约80%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20%涉足工业领域,如检测和消防等,其销售收入约占65%;组件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约为5%。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宇树科技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2024年,宇树科技机器狗的年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9.75%。在人形机器人领域,2024年宇树交付量超过1500台,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杜鑫峰强调:“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将作为未来的一种重要操作方式。其定位除了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进入工厂,切实承担起生产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宇树科技推出了机器人统一大模型。该模型通过在孪生平台上进行预训练,能够让机器人在实际应用现场快速投入使用,致力于打造一种“所见即所得、即插即用”的高效机器人应用模式。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也曾多次强调宇树的核心目标是让机器人真正具备“干活”的能力,以解放和提高生产力。目前,宇树科技的机器人选择通过表演格斗、跳舞等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形式更容易吸引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在当下,除了一些自动化设备或工厂的固定工序外,要让智能机器人全面、高效地执行复杂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严格意义上,距离真正的“具身智能”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目前,宇树科技正处于上市辅导的关键阶段。根据IPO计划,公司将在今年10月至12月期间提交上市文件,届时将全面披露相关运营数据,这无疑将为市场和投资者进一步了解宇树科技提供重要契机。此前,宇树科技已顺利完成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大部分老股东也积极跟投,投前估值超100亿元,彰显了资本市场对宇树科技的高度认可和信心。近期虽有报道称宇树正为IPO寻求高达500亿元(约合70亿美元)的公司估值,但宇树科技向澎湃新闻记者明确表示,公司内部至今并未对IPO估值进行讨论,相关估值信息并不属实。
宇树科技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成为众多企业竞相合作的对象。巨星传奇(06683.HK)计划与宇树科技携手打造具有强大IP属性的消费级机器人产品,受此消息影响,9月12日,巨星传奇股价盘中一度暴涨超20%。双方的合作范围不仅涵盖巨星传奇旗下丰富的艺人资源,还将进一步拓展至更为广泛的艺人领域,以寻求更多的IP合作机会。此外,首开股份(600376)虽然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由于间接持有宇树科技约0.3%的股权,近期股价走出了10天9板的强劲行情。为此,公司在9月以来已发布8次相关交易风险提示和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足以见得宇树科技对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根据辅导备案报告,宇树科技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王兴兴。王兴兴直接持有公司23.8216%的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控制公司10.9414%的股权,合计控制公司34.763%的股权,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运营决策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王兴兴曾在6月末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目前公司员工规模约一千人,年度营收达十来亿元,展现出公司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