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 3 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剑指非法牟利、虚假宣传、恶意诋毁三大类问题,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三大乱象成整治重点,精准打击 “行业毒瘤”
非法牟利:流量变现、恶意要挟全叫停
严禁通过捏造车企负面故事、恶意解读销量波动赚流量;杜绝以 “测评”“监督” 名义搞 “以商养测”,甚至胁迫企业交 “保护费”;严查用 AI、主板机制造 “网络水军”,伪造热度谋私利的行为。
虚假宣传:数据造假、夸大功能无处藏
汽车、电池性能 “吹牛皮”、虚假测评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将被严打;企业操纵账号捏造数据、选择性披露销量、乱发 “销量榜单” 等操作明令禁止;借展会、论坛炒作不良话题,扰乱行业秩序的行为也在整治范围内。
恶意诋毁:“拉踩”“黑公关” 零容忍
禁止为打压对手诋毁车企、抹黑产品、恶意投诉;严查组织 “水军”“黑嘴”“饭圈粉丝” 联动发负面信息、煽动 “口水战”;汽车企业高管利用影响力 “拉踩” 引战,同样会被重点监管。
二、多维度发力,构建 “全链条整治网”
企业自查先行:要求汽车企业、网络平台主动排查问题,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举报渠道畅通:车企可向平台、网信办举报 “水军”“黑公关” 等线索,确保问题快速响应。
从严处置曝光:依法关闭违规账号并公开曝光,深挖背后公关公司、涉事车企,实现 “全链条打击”。
三、多方联动,筑牢行业 “清朗防线”
部门协同:各地工信、网信、公安等部门将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平台尽责:网络平台需强化 AI “水军” 甄别,完善侵权投诉、辟谣关联功能,防止虚假信息扩散。
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守规矩,车企自觉抵制乱象,共同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此次专项整治不仅能遏制行业不良竞争,更能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为汽车产业营造公平、健康的发展氛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