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中国主要城市电解铜价格集体大幅上涨,涨幅普遍在1300-1330元/吨之间,其中上海以86235元/吨领涨(涨幅1305元/吨),广州、重庆均达到86200元/吨以上,北京、武汉等城市价格同步攀升,平均涨幅约1313元/吨,较上一交易日大幅扩大。
价格上涨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恢复(9月PMI回升至50.8%)带动工业需求回暖,电缆、家电、汽车等下游行业采购量增加;新能源行业(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需求激增是长期核心驱动,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850万辆(同比+35%)、光伏装机量320GW(同比+40%),拉动铜需求显著增长;国际铜价(LME铜10月13日收于9850美元/吨,创2024年新高)及人民币贬值(10月14日中间价7.15)推高进口成本(按1:7.15汇率计算,进口铜成本约86000元/吨),支撑国内价格;上期所电解铜库存持续下降(截至10月12日为17.8万吨,较9月同期下降15.2%,创2025年以来新低),供应端收紧进一步强化上涨动力。
市场动态方面,贸易商随市场上调报价,部分惜售等待更高价格;下游企业(如江苏某电缆厂)增加采购量应对价格上涨(10月14日采购量较上周增加20%);沪铜主力合约(2512)10月14日收于86100元/吨(涨幅1.2%),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5%,显示多头情绪浓厚。此外,秘鲁铜矿罢工(2025年以来产量下降10%)加剧全球铜供应紧张,国内江西某铜业公司计划2026年新增10万吨/年电解铜产能,以应对需求增长。